华盛顿“垂帘听政”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20)
稿件来源:本报讯
阅读坐标
前 言 第一部分 精心布棋 第一章 本性难移 “大中东”狼烟四起 第二章 弥天大谎 石油峰值论 第三章 始料未及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四章 阴魂不散 马尔萨斯借石油还魂 第二部分 祸起石油 第五章 欲盖弥彰 洛克菲勒绑架石油 第六章 借刀杀人 两伊战争启示录 第七章 欲壑难填 海湾战争志在必得 第八章 巧取豪夺 车臣战争与俄罗斯石油 第三部分 峰值之争 第九章 横空出世 俄罗斯石油新理论 第十章 反攻倒算 石油峰值谎言死灰复燃 第四部分 棋局中国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欧亚大陆的大棋局 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 下一个目标:中国
车臣分裂势力中有不少是外籍圣战者,华盛顿利用这些雇佣兵为所欲为。借刀杀人对华盛顿来说那可是轻车熟路,其后几年在中亚地区不断上演。 在前苏联地区,美英石油巨头蜂拥而入,说的都是甜言蜜语,但心里盘算的都是石油。当时俄罗斯要把里海的石油运往国外,只有经过车臣的一条管线。中情局曾在阿富汗训练了一批圣战者,这时也被悄悄送入车臣,加入了巴萨耶夫领导的叛军。 巴萨耶夫绰号 “高加索之狼”,因对平民发动恐怖袭击而声名狼藉,最血腥的一次是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他在一所学校劫持人质,致使三百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巴萨耶夫对俄军的游击战手段残酷,并多次挟持平民作为人质,目的就是迫使俄罗斯从车臣撤兵。 美国一心想把俄罗斯巴尔干化,支持车臣独立是其中一步。1995年,约旦籍车臣人沙沙尼成立了伊斯兰协会,率领一批圣战者加入到车臣反对派阵营。 有了约旦人的资金支持,叛军建立了 “伊斯兰团高加索中心”,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这个训练营培训了数百名车臣武装分子,不但训练军事技能,而且灌输圣战思想,重点放在如何声东击西来发动恐怖袭击。训练营还受到沙特一个名为 “国际支持伊斯兰”组织的慷慨援助,据称其后台是沙特王室。自由之家是美国的一个鹰派组织,受华盛顿资助。该组织在1999年成立了所谓的“美国车臣和平委员会”,对时任俄总统普京在车臣的清剿行动横加指责,美国政府不方便说的话都由他们代言。虽然名为和平委员会,成员中不少却是彻头彻尾的鹰派人物,像前中情局局长詹姆斯·沃尔赛,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阿塞拜疆商会的布热津斯基。此外,还有一些极端的新保守主义分子,像理查德·珀尔、艾略特·阿布拉姆斯、迈克尔·莱丁、威廉·克里斯托尔,他们后来都被招至以穷兵黩武著称的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麾下。为了扩大公众影响力,这帮人甚至还拉上了好莱坞影星理查德·吉尔。 颇为讽刺的是,车臣穆斯林恐怖分子与普京政权作对,这帮人欢呼雀跃;但对于基地组织的穆斯林恐怖分子,他们却打出 “道义”的大旗,不遗余力地加以清剿。 车臣分裂势力头目阿克马多夫一度在车臣走投无路,布热津斯基的车臣和平委员会立即伸出援手,帮他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如出一辙的是,车臣恐怖组织的一个重要头目遭俄罗斯通缉,英国政府马上为其提供政治避难。美英政府对付俄罗斯的底牌非常明确,只可惜与和平和友谊毫不相干。 苏联解体后,控制中亚的石油成为美国煽动车臣叛乱的根本缘由,也是中亚地区动荡不堪的导火索。鉴于从巴库到乌克兰的惟一石油管道经过车臣,而且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有苏联时期建成的一个大型炼油厂,莫斯科把制止车臣分裂看做是确保里海石油外运的关键。华盛顿对此心知肚明,一方面在暗中扶植车臣叛军,并且拉上沙特埋单;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要绕开车臣修一条通往里海的新管线。 西方策动车臣战争,意在搞乱俄罗斯,这一目标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基本已经实现。一旦经格鲁吉亚到土耳其的替代管线完成后,车臣之乱背后的资金马上断了来源,外来的圣战者也很快销声匿迹。原因很简单,西方做梦都想削弱莫斯科对高加索地区输油管道的控制,这一目的已经实现。 就已探明的原油储量而言,前苏联地区居世界之最。华盛顿的战略就是趁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之际浑水摸鱼。所以,打着民族矛盾的幌子煽动车臣战争、用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控制哈萨克斯坦的巨型油田,这些都是柏林墙倒塌后美国的头等大事。 围绕前苏联国家的经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力推私有化,尤其是帮助西方控股那些大型油气企业,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尤科斯的西方大股东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那是英国银行业的老大,在美英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 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美英石油巨头,以及他们背后的金融机构和政治势力沆瀣一气,目的并非是满足美国巨大的能源需求,这其实根本不是问题。美国是要真刀真枪地控制全球已知的主要石油产地,让可能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对石油可望而不可即。这对美国维持霸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战略意义,五角大楼1992年的 《国防规划指南》对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4年发生了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让华盛顿和洛克菲勒等大惊失色。一是在美国圣达菲召开的研讨会上宣读的一篇科学论文;二是中国首次从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围绕二者可能产生的长期地缘政治影响,华盛顿暗流涌动。(威廉·恩道尔/著戴健 李峰 顾秀林/译)(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