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6日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的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管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一汽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骏、上海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桌平 (从左至右)共同完成了 “FISITA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及展览会”倒计时启动仪式。
10月26日,为期三天的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中国SAE年会)在北京召开,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本次中国SAE年会的核心议题。
本届年会以 “动力、能源与环境”为主题,分为大会场交流、技术分会交流和技术参观三部分。分会场共设置了动力总成仿真方法、内燃机技术、排放控制技术、代用燃料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示范与电池技术、电动汽车技术、NVH与润滑、汽车企业质量保证、汽车回收再利用等10个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发言中指出,今年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再一次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一是要强化整车的开发能力,二是要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三是要采用更加节能环保安全的新技术;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一汽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说,过去搞了10年, “十五”、 “十一五”期间政府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企业就是拿不出产品来,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李骏介绍,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就开发新能源汽车明确提出三条意见,即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可能、环境上可容。在这个意见指导下,一汽确定了四条产品开发的原则:一是面向低碳商品,二是电动渐进,三是关注核心技术创新,四是面向未来。他认为,谁都不能通过调研现在的市场来定义新能源汽车,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
大众汽车中国执行总裁张绥新博士介绍,大众汽车今年5月份刚刚展示了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用了35千瓦的柴油机和25千瓦的电动机,最后在综合循环测试下百公里油耗是0.9升。他认为,从节能角度讲,这已经达到了某种技术上的极限了。 “这款车无论是使用性能,还是续航里程都可以达到市场化生产,前提是成本还要降下来。如果电池技术不能够实现革命性的突破,恐怕插电式混合动力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首先普及的技术。”
记者从会上专家发言了解到,电池等关键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仍然是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国家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认为,现在应该是一个转型期,前面10年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做起来了,建平台、打基础,现在是向理性、规范、深入的方向转型的过程。他介绍,汽车工业全球的资源都在往中国市场集中,各个厂商产品的开发也逐步进入到规范阶段,以前基本上是做项目,现在则是面向市场真刀实枪地搞开发。
“相信再过三五年真正的产业就会上来。但是革命性的产业,从初期进入市场到最后的成熟往往都需要15~20年。”欧阳明高表示, “我们不能太急,我想2015年产业方面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势头,2025年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拐点。”(本报记者 赵三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