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签约157亿元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近日在天津市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 “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找矿突破”,重点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推介洽谈及国际合作项目签约等工作,力求在促进矿业领域合作形式方面取得实效。 为促进矿业企业的对外合作,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开始连续举办中国矿业国际研讨会,并从2005年起更名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2届。作为中国矿业对外合作品牌,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已成为中外矿业企业和相关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寻找合作机会的重要平台。此次大会签约项目共55项,合计签约额157亿元。其中境内项目 (12项)合计55亿元,境外项目 (42项)合计102亿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16项,15亿元)、尼日利亚 (3项,1.5亿元)、苏丹 (2项,65亿元)等18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矿种主要有金 (31项,54亿元)、铜 (13项,4.7亿元)、铁 (6项,53亿元)、铅锌 (3项,33亿元)等。 矿业市场向好 矿价高位波动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2011年世界经济虽然没有出现期望中加快复苏的现象,但仍保持温和复苏态势,充满变数与不确定性。与其他行业相比,矿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全球矿业市场持续向好。世界石油需求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需求将高于往年。欧佩克石油产量逐月微升,俄罗斯有望创下年产5亿吨石油的新纪录,美国石油产量反弹至近10年最高水平。煤炭需求继续回升,铁矿石需求逐年增加,铜、铝需求增长可能超过5%和8%,黄金产量预计增长5%。发达国家围绕新兴材料资源进行战略布局,不断加大对稀土、钴、铌、钽、铟、石墨等新兴技术型矿物原材料可供性的研究。 国际矿产品价格高位波动。一些国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流动性非常充裕,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今年1~4月原油价格快速上涨,进入5月以后大幅震荡。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由4月下旬的110美元/桶降到9月底的80美元/桶,降幅接近三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金、银、铂、钯等贵金属价格呈现剧烈震荡上扬之势,金、银、铂价格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高位记录,银价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铁矿石以及铜、铅、锌、镍等金属价格普遍上涨后逐步下调。 全球矿业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球矿业项目总投资比2009年增长21%,2009年比2008年增长14%,全球矿业已经走出低谷。2010年全球新登记100多个矿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达到112亿美元,仅次于2008年138亿美元的记录,恢复了2009年因金融危机削减的勘查投资,预计2011年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有望达到130亿~140亿美元,表明全球矿业正在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矿业公司加快兼并重组。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达成1379笔交易,创下历史上并购活动最多的纪录。并购活动仍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所主导,主要集中在煤、铁、铜、金、钾等矿产。我国在境外的矿业并购交易所占比重较小,并购交易额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 下半年,全球矿业并购有所放缓,7月份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环比分别下降32%和19%,8月份继续下降25%和7%。全球矿业重心继续调整。矿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主要矿产品生产及市场份额都集中在全球少数几家公司。 深化全球合作 提升科技水平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需要不断实现找矿突破增强资源保障能力,需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拓展资源利用空间,需要创新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我国政府已经并将在 “十二五”期间,继续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为此,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树立资源开发新理念。要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可耗竭性,而且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是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应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统筹矿产勘查开发。第二,深化全球矿业务实合作。第三,提升国际矿业科技合作水平。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和矿业企业间联合研发机制,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信息交流和勘查开发技术合作,大规模扩大高新技术在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领域的应用,缩小各国在这方面的差距。
相关报道
全面反映矿产信息 我国首份矿产资源报告发布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该报告是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全面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开发、市场等综合信息报告。 据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介绍,通过1999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我国新发现了大批矿产地,铁、铜、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实现找矿重大突破,逐步形成藏中千万吨级铜矿、新疆罗布泊亿吨级钾盐矿和阿吾拉勒10亿吨级铁矿等一批新的资源接续基地。同时,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等专项调查工作,为掌握资源状况、制定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奠定了基础。基本完成煤、铀、铁、铜、铝、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等13类重要矿产的潜力评价。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率平均为36%,其中,铁、铝土矿查明率分别为27%和19%,待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表明,中国石油地质探明率为26%,勘探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探明率为15%,勘探处于早期阶段。 同时,我国加大矿产勘查投入,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明显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3708亿元,新发现矿产地2839处,多数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新的增长。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和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勘查取得明显成效。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铝、铅、锌和金等重要矿产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发现或评价塔河和华庆等7个亿吨级油田,苏里格和塔中I号等10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大井——将军庙矿区等3个百亿吨级煤田,辽宁本溪大台沟等2个10亿吨级铁矿和西藏驱龙等2个千万吨级铜矿。危机矿山专项的实施,使得230个矿山平均延长开采年限15年。中央地勘基金发挥政策调控和降低风险的作用,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衔接。 据悉,从2006~2010年,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由27.6亿吨增至31.7亿吨,增长14.9%;天然气由3.0万亿立方米增至3.8万亿立方米,增长25.9%。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由1.16万亿吨增至1.34万亿吨,增长15.6%;铁矿由607亿吨增至727亿吨,增长19.7%;铜矿由7048万吨增至8041万吨,增长14.1%。我国国内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重要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目前,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矿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煤炭、钢、10种有色金属、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本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