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腾出空间 吸引高端项目落地
稿件来源:本报讯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以及河北省三个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发利用的区域,在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后,又会迎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带着这个问题,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对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进行了专访。
产业结构调整促转型
中国工业报:秦皇岛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可是现在经济总量并没有排在榜首,原因是什么? 胡英杰:因为地处旅游城市,从建区之初,秦皇岛开发区对有污染的项目就有严格的限制,从1995年开始,更是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成为河北省第一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区,曾几度拒绝了投资几百亿元的污染项目。近年来,我们在积极探索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以实现科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所以我们的总量不是最大,但土地利用率却是最高的。
中国工业报:秦皇岛开发区是怎样转型升级的呢? 胡英杰:秦皇岛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园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新区。但从产业结构来看,前期入区的项目大多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产业总体水平较低,缺乏高端产业、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区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如果没有高端新兴产业的引领,不能建设符合区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的发展仅仅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将举步维艰。基于此,我们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促转型的方法,对区内企业进行系统分析调查,采取措施促其升级;同时引进新兴产业。 从2007年开始,我们对区内企业进行彻底排查,制定了 “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退出;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进驻”的结构调整政策。对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对科研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促其尽快进行技术改造或转型升级,否则将予以 “劝退”;对部分暂时遇到困难,但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则予以扶持,帮助其焕发生机。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完成产能低、贡献率低的十多家企业的土地收购工作,回收土地270多亩,为更多符合产业政策的好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中国工业报:秦皇岛开发区超前主动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步伐。请介绍一下开发区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胡英杰:开发区立足市情、区情,经过深入论证,在全国率先提出数据产业的概念,打造数据产业基地。2008年10月,开发区承办了首届“中国·秦皇岛国际数据论坛”,拉开了数据产业发展的帷幕,从此, “中国·数谷”也成为了秦皇岛开发区吸引世界顶尖级投资者的一张亮丽名片。两年来,开发区举全区之力发展数据产业。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定位,高水平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标志性建筑——数谷大厦建设过半,预计明年投入使用。目前,光彩服务、时代网盟、量子数据等一批项目落户,国际巨头惠普、IBM和中科院计算所等也相继加盟。 新能源风电也是开发区致力打造的新兴产业,LM风电叶片项目和中行惠腾风电项目相继落户开发区。艾尔姆玻璃纤维制品 (秦皇岛)有限公司在三期全面投产后,将达到年产近700套叶片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10亿元,税收超1亿元。 目前,中国惟一的诺贝尔 (中国)生物医药产学研基地正在建设中,开发区还准备打造生物医药基地和核电、LED研发制造基地,以此构建新兴产业的主体框架。 我们将在 “十二五”期间把这些新兴产业的基础打好,在下一个5年中这些产业将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
沿海发展规划带来新机遇
中国工业报:据了解,您担任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已近16年了,请您谈谈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后,给开发区带来了什么机遇? 胡英杰:国家级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上都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证明国家决策是正确的。河北在我国沿海地区作为最后一个获批的地区,现在终于可以和其他沿海地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秦皇岛开发区这些年只在2001年增加了16.08平方公里土地,土地指标不下来,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这次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我希望能在政策上向三个沿海城市特别是沿海的8县9区倾斜,加快其发展速度,在土地、金融方面应该有所支持,使其真正成为沿海经济隆起带。 秦皇岛开发区将抓住河北沿海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力契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区经济提速、提质发展。围绕支柱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5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龙头,壮大产业规模,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600亿元,到 “十二五”末,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由2010年的5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本报记者 张慧英 通讯员 王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