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节能减排技术筛选评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2012年将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全面推广。图为宝钢研制的铁水喷吹脱磷装置运行现场。 (资料图片)
2012年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和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节水量下降7%。
5%的节能目标是一个积极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今年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得不到适当控制,5%的目标实现起来就会压力很大。因此国家将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准入门槛,严格实施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能力,遏制传统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发展。
经济增速放缓 为减排提供机遇
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速逐渐放缓,预计2012年GDP增速将降到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经济和工业增速的放缓,对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虽然2011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轻工业,但其增速差距在震荡中缩小。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在投资趋缓,消费需求增长平稳的情况下,2012年这一发展态势将继续延续,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有利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下降。
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政策调整,利于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和环境税费改革,2012年上述改革的效果将逐步显现。企业为缓解能源资源消耗税负增加带来的成本增长,必然会围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同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税收政策也将进一步调整,通过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成本,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遏制高耗能产品增长过快势头。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施惩罚性电价。上述财税及价格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加快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建立。
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加快发展,对工业节能减排形成强力支撑。重大节能减排技术筛选评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2012年将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全面推广。例如,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技术、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高炉炼铁技术和高炉煤气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重大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水平。随着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再制造的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深入推进,以及氯碱、皮革、铅锌冶炼、铬盐等涉重金属行业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源资源减量化、再循环逐渐深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实施,以高效电机、变压器为代表的节能型机电产品和以空调、冰箱为代表的节能型家电产品的推广应用,使得节能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相关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对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下降形成有力的支撑。
发展与减排 中西部面临两难抉择
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和延伸呈现加速之势,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特别是一部分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利用一些中西部地区急于发展经济的冲动,进行产业转移。从短期看,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集区发展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其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增长、资源开发利用、劳动就业、财政税收、外贸出口都十分重要。长期看,以 “两高”行业发展带动的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不可避免会产生更大的环境问题,是不可持续的。
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没有切实体现地区差异和企业差异。从地区上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能源资源禀赋、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东到西呈现高耗能工业比重越来越高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从企业看,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间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电解铝行业中最好企业的综合交流电耗为13000千瓦时/吨铝左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最差企业为16000千瓦时/吨铝。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带来苦乐不均的问题,既不利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发挥竞争优势。
淘汰落后 节能评估遏制投资冲动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必须贯彻落实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2012年还将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组织实施规划确定的9大重点节能工程、10项综合利用工程、7项清洁生产工程,加强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示范与推广应用。
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的节能评估,落实工信部 《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加强对地方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节能评估工作的指导;二是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对涉重金属行业实施强制性审核,指导地方编制本地区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加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公布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名单,创建一批示范企业。
推动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制度。启动科学、合理的工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探索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各地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损耗监测体系,定期核算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发布工业绿色发展指数;尽快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机构建立的试点工作,定期发布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结果。
(作者为赛迪研究院工业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 顾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