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滦冲刺世界五百强
稿件来源:本报讯
“学大庆,赶开滦”。无论技术、装备、还是管理和贡献,作为中国最早使用西法开采的煤矿,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领跑者。然而,从新世纪开始,开滦在国内500强企业和煤炭企业中的排名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到2007年,开滦在国内企业500强的排名已经比5年前下降了30位,在煤炭企业排名中也滑落到了第14名。 矿井开发—采量上升—采量平稳—采量下降—矿井关闭,这是煤炭企业的发展规律。历经130多年的开采,开滦资源已日渐匮乏。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开滦从2002年开始提出转型发展。2008年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转型发展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线。 经过两年多的转型发展,2010年开滦营业收入完成 932亿元,同比增长66.36%。非煤产业的经济比重已经超过70%,经济结构趋于合理。2011年,开滦的发展目标是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以上,力争进入世界500强。前十个月营业收入完成1016.60亿元,同比增长42.35%,开滦冲刺世界500强的目标指日可待。 形成一基五线产业格局 对于 “转型”,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认为:开滦是典型的、传统的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必须立足煤、跳出煤、延伸煤,发挥和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传统产业的优化重组、对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按照这个思路, “十一五”期间,开滦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基础,煤化工产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协调发展的 “一基五线”产业格局。 目前,开滦的基础煤炭产业已从单区域挖潜型发展模式转向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多区域发展模式。截至 “十一五”末,开滦累计获得煤炭资源量达到167亿多吨,建成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和加拿大的 “五大区域”、 “七大基地”,形成了以唐山总部经济为 “龙头”的多区域煤炭产业发展格局。 开滦的煤化工产业,走的是引领高端,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的路线,这已经成为开滦集团 “延伸煤”思路的杰作。开滦积极与首钢、唐钢、考伯斯和加拿大德华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强强联合,不断推进煤化工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和煤基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形成了年产焦炭720万吨、焦油加工30万吨、甲醇2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20万吨的生产水平,以 “煤焦化、煤气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链条为发展方向,逐步形成覆盖迁安、京唐港、曹妃甸、承德、丰润、内蒙古和新疆七大区域的布局。目前年可转化煤炭1000万吨,煤化工产品已达到32种,产品结构、产业规模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10年,开滦煤化工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收入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65%。 培育 “开滦制造”品牌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滦物流产业已经构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煤炭市场化交易、煤炭战略储备相结合的 “三位一体”物流运作新模式,开辟了中国煤炭专业物流领域供应链管理的先河。 对装备制造业,围绕做大做新,开滦集团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大学的战略合作,推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和地方机械制造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培育 “开滦制造”品牌和拳头产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既有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2010年,全国煤炭行业规模最大的水源热泵项目在开滦集团成功投入运行。“别人当任务,我们当产业。”这是开滦对待节能环保的态度。当许多企业把节能减排当作任务来完成的时候,开滦集团却走出了一条将节能环保当作产业发展的新路。煤化工产业剩余焦炉煤气全部综合利用,年产值近10亿元。5套干熄焦装置,年可回收能源折标煤20万余吨;利用余热产生蒸汽发电,年创收3.25亿元。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年可节约新鲜水110万吨。 冲刺世界500强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开滦集团突出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上升到70%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领域取得突破。 未来五年,开滦将在 “一基五线”的基础上,着力构建 “一基七业一区”产业格局。即:以煤炭生产为基础,做大做强煤化工、大物流、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产业、精品钢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临港工业区。在这些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将成为集团支柱产业。同时发挥临港优势,破题海洋经济、临港产业,谋划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2012年,开滦的目标是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确保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到“十二五”末,开滦集团原煤产量将达到1亿吨,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本报记者 张慧英 通讯员 董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