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问题曝光 需警惕消费陷阱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年12月20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举办了 “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会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发布 “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公布了调查发现的若干问题。 劣质餐巾纸含荧光 2011年3月16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 《京、津、冀地区部分超市、农贸批发市场餐巾纸、纸杯、餐盒和奶瓶质量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餐馆里的餐巾纸八成都不合格。 调查组使用紫外分析仪,将劣质餐巾纸放置在波长254nm紫外灯下,能明显看到分散在该产品上的荧光点,数量多、亮度强。有可能是黑心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但大量使用来源不明的各种废纸,而且为了掩盖杂质和增白,人为添加了有毒有害荧光增白剂、工业滑石粉等。 国家规定餐巾纸必须使用100%原生纸浆制作,对原生纸浆有相应的国标,根据国家规定,回收纸是不能用于餐巾纸等纸巾纸生产的。 消毒湿巾并非全能 “消毒” 时尚生活引出时尚产品,而各种各样消毒湿巾成了爱干净又懒得动手一族的喜爱品,甚至有人不仅用湿巾擦手擦脸,还用来擦水果。其实,有些湿巾不仅消毒效果有限,而且丢弃后污染环境。 目前被称做消毒湿巾的产品分两类:一类是产品本身是被消过毒的,但是不具备消毒其他物品的功能,用这种湿巾擦手,并不会对手上的细菌起杀灭作用;另一类湿巾不但 “自己”被消毒,对别的东西也有消毒功能,但是消毒效果有限,对大部分细菌不具有杀灭作用,甚至有些湿纸巾本身就细菌超标。 除了细菌污染问题,有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材料,例如为了使产品更显白净,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还有些湿巾打开后有浓烈的香味,其使用的香精可能是工业级的,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爆桶”安全惹人疑 一边看电影,一边美美地吃着在影院购买的爆米花,这一习以为常的动作,殊不知,这爆米花却埋藏着健康安全隐患。2011年4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对京沪等地影院、超市等公共场所销售的爆米花调查发现,除了爆米花中大量使用香味扑鼻对健康危害很大的植物奶油外,纸桶内壁大部分均含有致癌物质荧光增白剂。长期食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食品会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可能致癌。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包装用纸市场准入要求, “食品包装纸板”才是制作爆米花桶等所用的材料。有些厂家为降低成本用回收废纸生产,由于纸浆质量不过关,还要让桶看上去更白,不得不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那些外观看上去颜色发白的爆米花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含荧光增白剂的 “非食品级用纸”。 PC奶瓶含双酚A 聚碳酸酯 (PC)奶瓶透明、轻巧,但原料双酚A影响激素分泌,对儿童健康影响更大。我国卫生部等六部门表示,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由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 现在不少家长出于谨慎的考虑选择玻璃奶瓶,但是玻璃奶瓶也有材质重、易摔坏、易划伤等缺点。除了玻璃奶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还建议市民可以选择PP(聚丙烯)、PPSU(聚苯砜)和PESU(聚醚砜)等材质奶瓶,这些都是不含双酚A的安全材质。 饮品中加入塑化剂 自从曝出台湾饮品添加塑化剂以后,人们十分关注台湾及部分国内饮品。 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GB2760)的起云剂 (浑浊剂、增浊剂),是可以用于食品的,但注意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同样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一些违法企业将塑化剂混加在起云剂中并在饮料的制作过程中随意添加,目的是把过于透明、清淡的果汁和加入的脂类变成云雾状,看上去显得果汁比较浓厚。合格的起云剂是以阿拉伯胶、精制棕榈油等为主,但是棕榈油的价格是塑化剂的五倍左右,所以 “黑心”商家则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来代替棕榈油,加入到起云剂中。 一次性发泡餐盒仍在售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在挤出机中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 (丁烷)等进行挤出拉片,将片材收卷后在通风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养生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饮具如快餐盒、汤碗、方便面碗、生鲜托盘等。 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2005年以及2011年三次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工艺落后或产品落后目录而遭淘汰。但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调查发现,由于监管的漏洞以及利益的驱动,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在违法使用各种来源不明的废旧塑料进行生产,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掩盖废塑料的颜色和杂质还人为地加入了有致癌隐患的荧光增白剂,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PVC保鲜膜直接包装油脂食品 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配合下,2011年8月8日、10日、11日和12日,央视二套在全国各地区调查,CCTV-2《消费主张》栏目连续四期播出了 “超市滥用保鲜膜,包装肉食留隐患”食品安全专题,许多PVC保鲜膜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整顿,大批保鲜膜被查封。 目前,生产食品保鲜膜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聚乙烯 (PE)、聚氯乙烯 (PVC)和聚偏二氯乙烯 (PVDC)。其中PVC保鲜膜因有塑化剂,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别,且规定 “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超市中用来包裹食品的保鲜膜也有可能使用聚氯乙烯 (PVC)材质。 为增加PVC保鲜膜的柔软度和粘附力,生产企业会添加增塑剂,增塑剂与油脂类食品接触时就会渗入到食物中,从而随着食品进入人体。 “三无”彩色吸管危害大 每到早晨的上班高峰期,都会看到匆匆忙忙的人们,手上拿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边走边吃,并用吸管喝着豆浆、牛奶或饮料。然而,一些小摊贩使用的吸管外包装袋上没有任何标识,属于 “三无”产品,吸管使用中会出现浓浓的塑料味道,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样的吸管会产生健康隐患。 吸管的原料一般是高密度的聚乙烯,而聚乙烯原料分为食品级和非食品级的,食品级的要比非食品级的贵,所以这些 “三无”塑料吸管,生产原料可能用的是工业级聚乙烯,或是废塑料等。 “三无”塑料吸管,颜色越鲜艳,安全隐患越大,生产商可能会使用颜料来遮盖废旧等不合格材料。这些颜料里面通常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和苯胺类的有机染料,一旦使用它喝果汁或热饮,有害物质会随之溶解,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不锈钢餐饮具不达标 苏泊尔 “问题锅”风波不仅冲击了这家炊具行业龙头企业的公信力,也危及整个不锈钢制品行业的信任。苏泊尔此次被检出的质量问题是其不锈钢器皿的锰含量超标,而镍含量不达标。 不同种类的金属在不锈钢餐具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铬是防锈的,镍是防腐蚀的,铬含量低,防锈效果达不到,镍含量低,防腐蚀效果达不到,两者含量太高则对人体有危害。我国对不锈钢产品中铅、镉、镍、铬、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是有规定和标准的,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锰的价格又便宜,因此才会出现不少厂家在不锈钢炊具中加入过量的锰来替代其他金属。用锰等廉价材料代替镍,还会影响不锈钢产品的防锈性能,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 月饼托增塑剂超标800倍 2011年9月9日,CCTV-财经 《消费主张》栏目中播出了 “月饼托里有隐患 部分产品含增塑剂”。市面上月饼托一般有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PVC(聚氯乙烯)这三种材质。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从市场上购买的11个月饼托样品进行了增塑剂的残留量测定,其中10个样品检测出含有DEHP(增塑剂)成分 (DEHP最大残留量为每千克1.5毫克),有的竟超标800倍。 卫生部、国家标准委2008年颁布的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像DEHP这类塑化剂,只能用于非脂肪类食品的包装。而月饼属于油性比较大的脂肪类食品,显然不能使用含有DEHP这种增塑剂的包装。 饮用瓶装水问题多 调查专家指出,生产瓶装水要比生产自来水所消耗的能源高1万倍,而瓶装水或饮料留下的聚酯瓶,无法自行降解,造成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 就健康而言,瓶装水在开封之后,如果短期之内不及时喝完,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发生变质,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更需提醒的是,瓶装水和桶装水所使用的材料可能含有双酚A、透明剂等物质,尤其是瓶子遇到高温时,会导致更多的有害物质渗透进入水中,成为健康隐患。(本报记者 郑春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