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工业增速连续四年领先全国省会城市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11位,比上年跃升2位;工业增速为23%,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一,已连续4年保持全国省会城市领先;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3亿元,同比增长44.8%,高于全市21.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320亿元,增长40%,总量和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2011年,合肥市工业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取得新的成果。 着力在谋划项目上创新。一方面敢于 “无中生有”,以大项目形成新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谋划项目,找出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项目。充分发挥家电、汽车等现有产业集群的作用,招进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企业,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 着力在转型发展上创新。积极推动主城区工业加速转型发展,围绕城区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样发展工业的问题,出台加快转型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提出并实施以四城区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四大开发区加速发展为主引擎,以五县市加快发展为主战场,大力推进城乡工业区整合优化,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 着力在政策引导上创新。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果断决策,出台了鼓励企业增产增销、加强要素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担保和发债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明确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贴息、减负、减税、用工补贴等诸多方面,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确保各项政策意见落实到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着力在科技工作上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资本嫁接和招商引资,让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增强后劲;做好品牌培育和示范。积极培育和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及竞争力。 着力在运行调节上创新。积极关注国家实施企业 “一套表”直报制度,加强与企业、统计部门密切合作,创新工业运行调节工作机制;重点培育发展百家高成长性企业,制订特殊政策,引导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围绕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促进产品协作配套,增强企业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信心。 着力在两化融合上创新。进一步扩大合肥国家 “两化融合”示范区影响力,探索两化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新产业;同时扩大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着力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创新。围绕项目建设节点和进度,狠抓要素保障,对重点项目调度梳理的问题实施 “派单销号”,做到特事特办、建立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零障碍、高效率、快速度推进。 2012年,合肥市经信委将把握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着力求 “进”,以 “进”促 “稳”,确保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500亿元,再上新台阶。(本报记者 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