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期待更多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以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为题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出台。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显然,为妥善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当属重中之重。 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而作出这样的判断并加以具体部署,在多年来的一号文件中还是首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随着耕地和淡水等资源刚性约束的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而面对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成为现实等难题,继续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已基本不存在。在粮食产量 “八连增”、农民增收 “八连快”的基础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就强调,目前依靠增加物化投入推动粮食增产难度很大,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应该说,中国已到了需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期,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那么,作为农业科技重要实施手段的农业机械,在这个过程中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就很容易被联想到了。已公布的农机 “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十一五”末期为52%),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意味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将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迎来农业机械化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机行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不过,对于整个装备制造行业而言,从认定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定义中,是否也有理由期待更多呢?(纪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