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副总裁、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 肖国普
2011~2012年急转直下的商用车局势,令很多车企的 “十二五”规划都遭遇了极大挑战。对于商用车行业的后来者上汽而言,连续两年下滑的商用车大环境,同样使其 “十二五”产销目标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上汽集团副总裁、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肖国普对此认为,商用车行业发展速度放慢,对上汽实现商用车 “十二五”规划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收购兼并的机会。
大势急转 目标不变
近年来商用车市场的发展走势,完全可以用 “急转直下”来形容。2011年,商用车全行业销量下降6.31%;2012年一季度,商用车销量进一步下降10.6%,预计全年仍将是较大的负增长。
这种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自然打乱了所有商用车企业的算盘。在 “十一五”结束的2010年,多数车企都制定了宏大的 “十二五”规划,希望借助接下来的五年利好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完成商用车业务的快速增长,提升品牌与产品的竞争力。不巧的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与信贷紧缩,再加上经济周期的影响,宏观环境从 “利好”转成了 “利空”,这给各家企业的战略规划都平添了诸多变数。
“上汽商用车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五年计划,它相对稳定,不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肖国普坦言,由于大形势不好,上汽商用车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年一季度商用车整个行业是负增长,我们保持了6%左右的正增长,这个速度跟以前相比慢了下来,但是能够保持正增长,已经是相当不易。速度放慢,对我们实现 “十二五”目标会造成更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兼并重组的机会,我们会密切关注。”
自然增长+收购兼并
在 “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汽集团制定了 “50+3+3”的商用车战略规划。其目标是在 “十二五”末的2015年,达到年销商用车50万辆,形成重庆、南京、无锡三大整车基地,与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三大零部件集群。这其中,上汽依维柯红岩要销售重卡10万辆,南京依维柯销售轻客和轻卡30万辆,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和其他客车公司销车10万辆。
“上汽商用车板块要在 “十二五”末进入全国三强行列,实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增长 (指上汽旗下几个商用车子公司的增长。笔者注),还有一种就是兼并重组。”肖国普说。
实际上,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正是上汽的拿手好戏之一。2006年,上汽联合依维柯重组重庆红岩,三方共同合资成立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2008年,上汽重组南汽集团,将南京依维柯这一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纳入囊中;2009~2011年,上汽完成对英国LDV公司的海外收购,并成立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在无锡投资建设LDV欧系轻型商用车基地。2011年9月,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首款产品MAXUS大通V80正式上市,今后还将生产大型MPV和轻型卡车。
据透露,尽管在 “十一五”就完成了商用车业务板块兼并重组的主要部署,但上汽仍然在寻找新的收购对象。“机会还是不少的”。肖国普说。
核心零部件+合资合作
在整车增长规划的背后,是上汽对商用车核心零部件的巨大投入。
“上汽商用车的产品定位是 ‘高质量、中价格、低成本’,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中国商用车过去是低质低价,欧美则是高质高价。低质低价的产品现在已经越来越不被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而现在的消费水平又还没有达到 ‘高质高价’。因此,我们提出了 ‘高质中价’。”肖国普认为,要实现这一定位,首先就要保证核心零部件的高质量。
“现在中国的自主品牌,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经受了很大的挑战。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核心零部件上。除了品牌有差别之外,我们的核心零部件质量跟国外不能比,比如很多国产发动机的小毛病太多,动力不足,油耗又大。所以,我们一直在核心零部件上下功夫。只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质量提高了,整车品质才能真正提升。”
肖国普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和投入,上汽商用车的核心零部件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发动机厂有两家,分别是上汽菲亚特红岩和上柴,技术上都是比较领先的。我们要求南京依维柯及其他子公司在今后新的产品上,全部采用世界先进的发动机,逐步淘汰国内老款的发动机。南京依维柯2840、3840型号变速器也源自菲亚特动力 (FPT)技术,原来只搭载在轻客上,现在也用在了跃进轻卡上。”车桥方面,上汽与菲亚特公司的合资合作谈判已接近尾声,明年有望引进生产FPT技术的先进车桥,覆盖轻型、中型和重型驱动桥产品全系列。
“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高质,我们就有信心做到 ‘中价’。”肖国普总结道,“并且,因为是在中国生产,我们能够把成本降下来,实现 ‘低成本’,但其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不会降低。”(谢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