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工业须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
——工经联五届主席团二次会议在渝召开 张德江接见与会代表
稿件来源:本报讯
6月26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五届理事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重庆渝州宾馆接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以及出席会议的主席及主席代表。 “要充分认识我国工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要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李毅中在会上强调,合理确定和适当放缓工业增长速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入两化融合等是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环节。 李毅中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业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依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李毅中首先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前五个月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国际国内及行业企业因素,并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总体仍在宏观调控的预期之内,但要防止过快过多的下滑,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就必须要采取得力措施,落实和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各类实体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开发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财、价、税、金融、信贷等改革,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同时还要鼓励轻工、纺织、服装、家电和装备制造等国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 “走出去”,把扩大进口的政策同国内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进来”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折旧和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标。
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
我国工业规模目前已居世界第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18.8万亿元,500多种产品中有220种位居第一,但工业大而不强,整体上仍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李毅中坦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还不多,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也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 “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李毅中说。 工业长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代价过高,造成资源环境的不可支撑。 李毅中举例,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合计达34.8亿吨标准煤,增长7.1%;原油进口2.54亿吨,占国内消费量的近60%;铁矿石进口6.86亿吨,占国际贸易量的60%以上;铝矿、铜等对外依存度也超过5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发达国家的3~4倍,总能耗占全球的20.3%,位居世界第一,但GDP只占全球的9.5%。 “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即使节能减排不放松,到2020年总能耗至少要再增加一半以上。”李毅中强调,在生态环境方面,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排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废气、废水、废渣、重金属污染环境,生态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工业发展过度依靠投资拉动, “十一五”期间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5%,2011年增长23.8%。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60%。 但是,投资出口消费拉动也不平衡。李毅中说,长期过度投资,造成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负债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发展的风险和隐患突出。在进出口方面,外贸依存度高达50%~60%,国内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贸易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据了解,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了17.1%。但实际消费拉动仍显不足,最终消费率为47.6%,其中居民消费率仅为35%。
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近些年,由于西方虚拟经济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政策缺陷,诱导资金过多投向可轻易获得高利润的房地产市场、资产商品炒作、地下信贷等领域,而不再投向实体经济。甚至有不少企业资金外流, “脱实向虚”,出现实体经济 “空心化”倾向。 李毅中严肃指出,资金流出实体经济与企业负担过重、经营环境艰难、盈利水平低下有密切关系。他举例说,去年工业销售利润率为6.4%,其中钢铁行业不到3%,电子制造业只有2.5%;今年一季度则分别跌到5.02%、1.03%和1.4%。工业的低利润与银行业的超高利润形成明显反差。资产的过度炒作和繁多的金融衍生物,导致泡沫泛起,加剧贫富悬殊,潜伏着风险和危机。 “回顾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引发的,教训十分深刻。”李毅中表示,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氛围是关键。他再次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人才和资金等要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劳动倾斜,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围绕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环节,发展实体经济,从企业和行业层面,要准确定位、做强主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李毅中建议国家应在宏观层面上有明确的战略抉择和政策导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抓住时机坚定推进财价税、金融以及垄断黄页等方面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为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工业化对城镇化、现代农业化、国防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作用。他强调,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国防现代化。 当前,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李毅中提出,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必须要合理确定和适当放缓工业增长速度,这样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协调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的关系。 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有效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格控制 “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差别化发展,防止产业雷同、盲目发展,用高新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同时,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学研用齐头并进,注重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相结合,重视对市场的培育和环境的营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使信息化广泛渗透各个层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报记者 梁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