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市场5月现趋稳回升迹象
稿件来源:本报讯
5月份,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规模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增速缓中趋稳;市场供给增速小幅回升,需求增速回稳,与上月基本持平。制造业PMI指数连续6个月保持在50%以上,非制造业PMI在55%以上保持稳定。整体上,当前经济发展呈现 “走势趋稳、结构向好”的基本态势。
流通规模缓中趋稳 小幅回升
据初步统计核算,1~5月,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下同),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5月份出现的积极变化,显示出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的基本走势。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监测资料,5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供给增速小幅回升,而需求增速趋稳,与上月基本持平;供需差率略微增加0.05个百分点,增幅明显收窄;整体上看,主要生产资料市场呈现 “趋稳回暖”迹象。 初步测算,1~5月,30种主要生产资料资源总供给同比增长6.6%,增速较1~4月回升0.8个百分点,国内生产与进口都呈现回升之势,其中,国内生产同比增长5.6%,增速回升0.4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14.1%,增速回升3.7个百分点;30种主要生产资料总需求同比增长4.3%,增速与1~4月基本持平,回落不到0.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需求增速继续回落,而出口需求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国内需求同比增长4.5%,增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而出口方面,则逆转上月同比下降的情况,5月出口实现同比上升1.1%;30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供需差率略微回升,5月末达到4.29%,升幅回落0.16个百分点。供需态势显示,在我国宏观调控和政策预期作用下,当前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市场价格普遍下跌
5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整体价格水平由升转降。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当月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综合平均价格较4月份下降1.2%,逆转了之前3个月连续小幅上升的局面。 从监测的大类品种看,九大类生产资料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是黑色金属和成品油,降幅在两个百分点左右;有色金属、化工产品以及机电设备次之,降幅在0.5~1个百分点之间;而原煤、木材、建材和汽车则基本平稳,略有下降。 今年以来,生产资料市场综合平均价格,虽比年初小幅上涨,但低于去年同期。1~5月,生产资料市场综合平均价格,比年初上涨1.8%,比去年同期下降2.9%。 从后期走势看,5月份,我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44.8%,较上月大幅回落10个百分点,回落到最近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显示出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能不足;生产资料进口价格环比回落2.5个百分点,表明伴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明显,输入型通胀压力剧减。在此背景下,6月份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市场结构改善 调控效果显现
从PMI来看,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工业生产情况也能反映出这一变化趋势,5月份,汽车制造业,铁路、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当月增速都高于该行业1~5月的平均水平,说明当期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趋势在得到强化。 生产资料市场结构优化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显现,同时也表明,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较为困难的阶段,但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当前,能源、资源供给宽松,通胀压力已从源头上得到缓解,这正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时机。
企业效益下滑 经济运行成本偏高
总体上,我国经济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但当前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主要表现在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增速慢于预期、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也开始放缓。 二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首先是需求增长相对不足。5月份,中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回落4.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两个指数都是今年以来的低点,反映出当前外需不旺、内需增长相对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最近两月,30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供需差率扩大到4%以上,反映出我国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需求增长不足的矛盾有所加剧。其次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 三是经济运行成本依然偏高。当前市场运行,突出表现在物流成本偏高。初步核算,1~5月,社会物流总费用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管理费用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13.1%,占GDP的比重维持在2%以上,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0.4%的水平,反映出限制物流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仍然较多;运输费用为1.8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53.4%,同比增长11.2%;保管费用1.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34.6%,同比增长11.5%。 四是企业效益下滑。1~5月,重点联系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但同期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8%,三项费用合计同比增长16.7%,成本和费用的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同期,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2%,仍未逆转今年以来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整体处于亏损的局面;销售利润率仅有1.85%,比去年同期降低0.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核心的问题是企业效益下滑。这个问题在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影响很大,解决不好将干扰经济趋稳向好的大势形成。
双管齐下稳增长保效益
当前经济增速虽然出现短期回落,同时也显示出积极向好变化,但这种态势不稳固,尚需进一步巩固。宏观政策取向应突出 “稳增长、增效率、保效益”,在 “稳增长”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 “增效率、保效益”方面,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据此,应在以下两个方面重点考虑: 一是在保持适度的投资力度、稳定需求增长的同时,应控制供给过快释放。当前既有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供给过快增长的矛盾。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的监测,今年以来,30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供需差率一直维持大于4%的格局,长期偏离-3%~3%的最佳区间;制造业PMI指数变化也反映出这一问题,5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8%,下到50%以内;而生产指数虽有回落,但仍达到52.9%,二者差距扩大到3.1个百分点,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达到52.2%,为去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针对这一特点,在做好需求端调控的同时,要做好供给端管理,应通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来有效抑制产能过度释放,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保持价格走势稳定,维护好企业正常盈利环境。 二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积极引导企业构建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联动,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表明,通过供应链管理和优化,中型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15%。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库存率高达10%,如果库存水平下降1个百分点,每年将减少库存资源占用8400多亿元,如果降到发达国家3%左右的水平,则可节约库存成本5万亿~6万亿元。因此,工商企业应积极参与供应链,使得降低物流成本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曾庆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