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进程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开发的56135.com“物流要上网”信息平台,上线营运以来,日均访问量超过10万。在我国产业融合转型发展中,像物流服务这样的生产性服务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增长也较快。而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让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截至目前,我国涌现一批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的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 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壮大。 2011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分别实现收入1864亿元和2028亿元,同比增长42.7%和42.2%。 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两化深度融合拓展服务空间
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同时,工业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拓展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而且对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含量、产业附加值,对于服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加快着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能带动、促进和支撑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服务业,按价值链环节可以分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物流供应、客户服务等,按功能服务可以分为企业咨询、企业金融、安全生产、绿色生产、职业培训等。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已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业内生产性服务业剥离,通过 “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使企业能够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监管体系,建立并完善两化融合服务业规范体系,建立两化融合服务机构诚信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近年来,通过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应的统计和评估体系正在建立。未来我国还将构建以年度监测、引导提升为目标的统计体系,建立评估分析体系及方法,设计保障体系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物联网应用雏形已显
在今年的2012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上,北京和隆优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展示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通用燃烧优化控制技术 (以下简称BCS技术)。该公司就是一家拥有物联网业务的研发服务公司。 目前物联网已成为各国重塑长期竞争能力、抢占后危机时代战略制高点的先导领域。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 物联网是将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功能有机整合,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提升人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的科学智能决策。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物联网产业发展已经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 (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 我国物联网应用推广初见成效,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日趋成熟。 产业分布上,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 物联网具有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引领信息技术在各行业更深入应用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物联网的构建将推进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知识共享的信息社会。(本报记者 孙郁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