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皮革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稿件来源:本报讯
浙江省皮革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全行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形成以制革、毛皮、革皮服装、制鞋、皮件、箱包为主体,皮革化工、皮革机械、鞋用五金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大专院校皮革及相关专业的建立,逐步形成了生产、经营、科研到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皮革行业要加快做好由 “跟随者”向 “领跑者”转变、由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产业低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等几大方面的转变。 环保压力和工业成本成最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皮革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很多,如体制管理问题、品牌创新问题、品质同类化问题等等,但我认为要解决这些结构性深层次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浙江省皮革行业发展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环保压力和工业成本。 首先来看环保问题,也就是制革行业的污水和污泥问题。浙江省制革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均有完善的污水治理设施,但部分小企业污水排放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全省制革行业的整体声誉。此外,由于科研和资金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制革污水治理效果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都低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要逐步改善社会对制革 (毛皮)行业污染问题过度放大的现状。同时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引导皮件、箱包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广制革及皮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边脚料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尽快实现生产过程废弃物的 “零排放,推广和支持制革生产密集区域进行科学的集中治污办法。 另一个挑战是成本问题,随着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对石油、农副产品等上游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增加;随着国内收入水平的增长,工资水平的上升,人力成本将会上升。另外,由于浙江省的经济比较发达,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方,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总水平的相对持续上扬将对浙江省皮革行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发挥优势支撑产业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皮革制品大多直接面对市场消费者,产品的价格只有跑赢CPI指数和日趋见涨的劳动力成本,懂得成本控制,掌握定价话语权,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把经济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企业的自身兴旺。 1.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对皮革行业积极进行资源整合,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分布在温州、海宁、温岭、崇福、平湖等地的皮革产业基地得到了全面平衡的发展。已形成了温州 “中国鞋都”、海宁 “中国皮革之都”、桐乡 (崇福) “中国皮草名镇”、温岭“中国鞋业出口基地”、平湖市 “中国旅行箱包之都”、瑞安市“中国箱包名城”、东阳市 “中国箱包产业基地”等特色区域。区域内企业高度专业化协作,形成非常紧密的产业链,产生了行业的集聚优势,成为全省皮革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在 “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带来的有利条件,打造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挥区域品牌在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大企业竞争的实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要按照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现有特色区域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促进皮革特色区域之间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皮革特色区域错落有序发展。并且力争到2015年,再创建1~2个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2.发挥专业市场的作用,支撑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充分依托以海宁中国皮革城为龙头的浙北皮衣、皮件、毛皮为特色的专业市场;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辐射的浙中箱包、皮件专业市场和以温州为核心的浙南皮鞋、皮件、鞋辅材料三大块市场群体。 要以特色开拓市场,以特色创造市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区域分工中发挥互补作用,实现联动效应,从而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发展优势。立足于与周边市场错位发展、良性互动,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时尚理念和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将消费购物、时尚传播、品牌推广、休闲旅游融为一体。通过市场的 “生聚”,生产企业从 “来样订货”发展到 “看样下单”,促使其在设计能力、工艺水平上保持与时尚潮流基本同步。 要做大做强多元化专业市场,发挥专业市场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支撑皮革产业发展。(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长 李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