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北元华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线。 (资料图片)
近日,记者随辽宁省经信委主任李兵、河北工信厅副厅长邹平等到河北沙河开发区考察。迎新玻璃集团生产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片玻璃、长城玻璃公司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机械手操作的超白高透深加工浮法玻璃生产线,这些产品彻底改变了记者印象中淘汰落后重点的玻璃企业形象。作为传统落后产业,沙河玻璃是如何实现提档升级的呢?
沙河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章益民告诉记者,沙河的玻璃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发展、整顿改造、工业提升,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是沙河开发区的核心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共有企业420家,玻璃总产量达1.05亿重量箱,占全国平板玻璃总量的近20%,产能居全国之首。全行业固定资产达150亿元,年销售额246亿元。产品畅销全国所有省、区、市,部分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正是依靠政府搭建平台,以科技做支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沙河开发区玻璃产业实现了上档升级。
政府搭台科技支撑
沙河玻璃产业的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培育了迎新、安全、长城、驰润、大光明、正大、鑫利、德金、吉恒源、元华等一批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2010年,开发区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整合重组,组建了单体产能全国最大的玻璃企业集团——中国沙玻玻璃集团,集团玻璃产量达到9000万重量箱,年产值66亿元,避免了价格恶性竞争,统一进行宣传,增强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沙河开发区坚持 “政校企、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之路,先后与拥有国内最好玻璃专业的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国际建材工程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科技为支撑,建成在线Low—E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超白高透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优质项目。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河北省玻璃监督检验站。
特别是投资1.3亿元,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成的河北玻璃技术研究院,是全国第一家由县级政府投资建设的科研机构。目前,该院已先后被河北省中小企业局、河北省科技厅命名为 “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河北省建筑与工业玻璃工程技术中心”、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机构”。研究院建立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质量检测、产品缺陷快速诊断与分析四大平台,有效地推进了玻璃产业科技创新。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沙河开发区共淘汰202条落后玻璃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742万重量箱,占全国 “十一五”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的158%。同时,强制推行和建设了富氧燃烧、余热发电、脱硫除尘、电机变频改造等一批节能减排工程。正是一系列的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十二五”期间,园区按照 “专业化、差异化、功能化、循环型”的发展模式,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深加工玻璃、新能源玻璃、电子信息玻璃、功能玻璃为主攻方向,使玻璃传统产业向科技型高技术产业转变,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沙河玻璃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沙河市研究制定了 《关于促进玻璃产业升级、打造千亿玻璃产业的优惠政策》,围绕土地、资金、人才、技术、项目、企业、市场等各个方面,明确了15条优惠政策,以更加优越的政策机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目标直指千亿
沙河市研究制定的 《关于促进玻璃产业升级、打造千亿玻璃产业的优惠政策》中,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玻璃原材料加工业上实现突破。力争到 “十二五”末,石英砂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工业纯碱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
二是在玻璃物流销售上实现突破。力争到 “十二五”末,玻璃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
三是在玻璃能源供应上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洁净煤制气化工业,保障玻璃产业能源供应。
四是在玻璃装备制造上实现突破。积极引进玻璃生产设备制造项目,配套玻璃产业发展。
五是在玻璃原片生产上实现突破。到 “十二五”末,原片玻璃年产量达到1.7亿重量箱。其中,普通浮法玻璃9000万重量箱,超白、超薄、超厚等浮法玻璃7500万重量箱。
六是在玻璃深加工上实现突破。把发展玻璃深加工作为支撑玻璃产业发展的核心来抓,到 “十二五”末,玻璃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在这方面,按照市场细分、功能细化的原则,分节能环保玻璃、新能源玻璃、镀镜玻璃、特种玻璃、装饰玻璃、家具和家电玻璃、玻璃器皿和玻璃饰品、玻纤、玻璃建安工程九个板块优化调整产业产品布局。
到2015年,沙河玻璃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做到 “世界知名、中国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玻璃制造及深加工产业基地和中国新材料基地,打造成为以新型建材和炭黑制造为主导产业,集装备制造、食品和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工业新区——玻璃制造及深加工产业基地。(本报记者 张慧英 通讯员 司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