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格局
记者在安徽省经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安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 “平开稳走、总体向好”态势,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运行稳中趋升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比全国快6个百分点,增速继续稳居中部第一位,在全国位次也由前5个月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 经济运行总体势头稳中趋升。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开局,二季度主要指标稳中趋升。4、5、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4.8%、15.7%和16.3%。5、6月工业用电量增长5.9%和 11.9%,分别比上月提高4.4和6个百分点。二季度货运周转量增长20.9%,比一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初步统计,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3%和16.7%,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8个和0.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增长3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9个百分点。 对于上半年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原因,安徽省经信委主任赵炳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工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1~6月,预计全省完成工业投资3100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00亿元,增长20.8%,占工业总投资的48.4%。特别是国家、省九大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80%竣工投产,滚动实施3400多个项目、总投资6400多亿元,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增长点。 其次是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迅猛。1~5月,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 43.9%和80.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5和62.8个百分点。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3.9倍,太阳能电池增长4.6倍,风力发电量增长147.4%。 再其次是中小微企业增势强劲。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33%,高于大中型企业26.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1.3%。至6月底,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净增约1600余户。 再次是企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安徽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及时果断地在全国率先推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30条意见,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为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基础。 “三季度企稳,四季度回升” 下半年,国家将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微调力度,宏观环境较上半年有望适度宽松。对此赵炳云表示,我们既要看到工业发展中的积极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正视消极不利的因素。 从支撑因素看,一是国家预调微调政策正陆续出台。各项稳定投资、合理减税、促进流通等措施加快落实,稳增长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二是安徽省经济的基本面整体仍然较好。三大需求继续稳步增长。三是工业持续发展动力仍较强劲。民企、皖粤合作已开工项目2104个,累计完成投资额4316亿元;央企合作项目已竣工97个,投资规模6845亿元,将为工业稳增长提供持续可靠的动力。四是用电增长对工业形成有力支撑。上半年,安徽省用6%的用电增速支撑了16.5%的工业增长,工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匹配较好。 从制约因素看:一是内需不足导致市场低迷。由于宏观调控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显现,企业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二是要素制约仍然偏紧。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 “三难三贵”问题依然明显。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研判,下半年,制约安徽省工业发展的因素虽然有所增多、增长压力继续加大,但安徽省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总体将呈现出 “三季度企稳、四季度回升”的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的目标有望实现。 确保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 在谈到重点保障措施时,赵炳云主任强调,下一步,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重点采取以下工作措施,确保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 继续加大企业帮扶工作力度。一是继续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围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省内继续组织实施 “一月一促销”计划,在省外开展安徽产品新疆行、四川行等活动,努力扩大安徽省工业品的知名度,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工业品产销率。二是继续做好困难企业认定工作,重点帮助企业落实社保资金缓缴、下调社保费率及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政策。 继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一是跟踪落实好与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项目推进工作,着力抓好签约的2169个、总投资756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落地开工,推进在建项目进度,再推进一批已开工项目建成达效。二是加快工作进度和中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确保项目按期竣工发挥效益。加快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工作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调度,抓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工作,确保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继续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把经济下行压力转化成结构调整的动力,运用倒逼机制,推进大规模、高起点的企业内涵式改造,抢占下一轮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一是突出技术、装备先进性,立足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超前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技术改造项目。二是选择重点产业和企业,实施一批符合行业标志性目标和国家投资方向的重点技改项目,全年力争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00亿元。三是最大限度地运用汇率变化,利用好进口免税政策,高水平推进技术引进和装备更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继续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突出以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为重点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抓好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培育3~5户国家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新认定20户省自主创新品牌企业。二是抓好新产品开发,确保全年认定省级新产品300个,新增新产品产值300亿元以上。三是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国家和省企业技术中心50户培育计划。 继续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重点推广 “助保金”、 “集合信托计划”、 “金融债”等金融产品,加快集合票据和融资租赁试点工作,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瓶颈。二是继续培育500户 “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一批中小企业尽快跃上亿元台阶。落实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支持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上规模。加快100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三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4000人次。 继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继续实施工业运行监测、调度和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运营情况分析,关注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对先行指标的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防止工业运行大起大落。强化生产要素协调,认真做好煤电油气运供需保障,缓解用地、用工、资金等制约,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本报记者 安再祥 徐 斌 通讯员 潘峰 陈志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