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2汽车市场形势分析会上,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做了题为“汽车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的报告。潘建成表示,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对于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应过分担心,而应更多地关注就业、居民收入等长期问题;他预计,今年三季度我国经济有望触底回升,全年经济增速或略高于上半年。他认为,汽车行业也应摒弃过去对产销规模高增长率的追逐。
GDP增速破 “8”实属正常全年经济增速或略高于上半年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对此,潘建成指出,尽管从长期看当前的经济状况已接近偏冷的区域,但仍比三年前的金融危机和十几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状况要好一些;对当前经济的增长率不必过度担心,因为经济增长率是个相对概念。
“如今8%的增长率和15年前8%的增长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经济增长率中的分母已经抬得很高了。”潘建成分析道, “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把这个‘8’看得这么重。”通过对比潘建成指出,2011年GDP比2009年新增的部分就差不多等于90年代中期全年的GDP。
以汽车产业为例,潘建成指出:“2000年我国的汽车产销规模大约为200万辆,2010年达到1800万辆,业内专家估计今年汽车产销会达到2000万辆。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其实是在一个历史的特殊阶段才能出现,不能保证未来十年还能有如此的高增长。”
潘建成分析,前十年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2003~2007年的快速增长,还与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贸的快速发展,以及取消福利分房后房地产的迅速崛起有着必然联系。而如今这两个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由于分别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房地产调控因素影响,都有所削弱。
高基数的国内生产总值加上被削弱的经济增长动力,如今跌破 “8”的经济增长率在潘建成看来 “再正常不过”。
另外,潘建成认为,经济增长不是为了GDP,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而从目前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并未影响到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万个左右,依然处于高位,而且企业第三季度用工预期调查显示,用工增加的企业比用工减少的数量多;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上涨以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潘建成认为, “这说明收入分配的结构在优化”。
潘建成预计,短期来看,二季度为今年经济增长的底部,三季度有望探底回升,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于上半年;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不错的,在全球经济中仍处于相对不错的状态。
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趋于平稳从消费、出口、投资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当前经济形势趋于平稳。
从消费来看,我国商品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于平稳,但潘建成认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因为它不包括服务业。以汽车产业为例,属于服务业的洗车、修车等行业的消费都未被计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而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扩大,这些服务业的消费需求会明显上升。潘建成表示: “中国的服务性消费正在迸发。”
出口方面,并非完全取决于国内,还由美国和欧洲等贸易伙伴的经济决定。上半年,美国经济依然处于温和复苏的态势,这一复苏使得美国替代欧盟成为我国上半年第一大出口市场,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3.6%,比整体出口增幅多4.4个百分点。而欧元区经济依然表现疲软,失业率持续攀升。不过潘建成认为,欧债危机并不会比三年前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更严重。
从投资方面来看,2012年对投资增长的促进因素不少,主要包括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保障房、重大基础设施 (水利、铁路等)投资的保障,以及东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资金流动性的温和增加对投资回暖产生了推动,房地产也出现温和回暖的趋势。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刺激投资无异于饮鸩止渴
潘建成表示,金融危机后三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增长,消费率不断下滑,经济结构有所恶化,值得反思。
据二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困难较多,盈利较差,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并非市场规模,而是原材料、人力、税费成本的上升,但价格不能上升。价格之所以无法上涨是由于竞争激烈,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太多,这是由于制造业投资增长太快造成的产能过剩。据统计,2011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为31.8%,比服务业增速高10个百分点。
“为什么制造业投资增长这么快?因为我们太习惯于投资拉动增长。”潘建成表示,竞争激烈情况下如果再次放松银根、刺激投资,无异于饮鸩止渴。
同时,产能过剩也凸显了消费不足,这主要与社会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虚拟财富的缩水有关。因此,潘建成认为,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和减税是我国迫切需要实施的政策。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需要忍受转型阵痛的时期,我们迫切地需要学会区分长期和短期问题。”潘建成指出,对于经济增长、投资、出口、物价波动等短期问题我们不应太在乎,而应着眼于就业、居民收入、创新能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等长期问题。(本报记者 谌 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