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全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湖北荆门市全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正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迈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记者日前从 “湖北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该市经信委2011年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表明:荆门 66.7%的企业设有信息化管理机构; 44.4%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技术累计投入占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约为1.5%;信息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为1%,部分大型企业占比超过3%。在设计及集成应用方面,40%的企业开始利用CAD技术,机械行业利用率达到100%,少数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在经营管理应用方面,95.8%的企业拥有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会计电算化;35.6%的企业运用了OA/协同软件,实现办公无纸化;23.9%的企业使用了ERP系统。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30亿,完成工业增加值481亿元,位居全省第5位;工业增长速度为26.2%,居全省第4位。 该市经信委副主任杨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来,我们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市两化融合工作形成了四个 “明显”: 企业的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市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3280项,获专利授权498多项;累计登记科技成果151项,其中获省部级、市级奖励87多项,新产品产值贡献率达30%以上。湖北京山轻机公司,自开展信息化工作以来,新产品的设计周期平均缩短1/3以上,共有47个产品或工艺获得国家专利,有18个产品获得部优、省优称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达到80%以上。 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库存占用率降低20%以上,采购提前期平均缩短30%左右,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金龙泉啤酒集团09年在销售系统推行客户业务 “一卡通”,提高了结算效率,实现了客户在线自助订单业务、仓库无线移动终端业务。三年来,仅包装物库存节约资金1200多万元,啤酒产销量增长了6%,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 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明显加快。信息管理和传递、电子报关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企业产品交货期平均缩短35%左右,准时交货率平均达到95%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造提升了该市传统工业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实现了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工业水平的提升。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9家,占全部规模企业的13.05%;完成工业总产值231.8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17.4%上升到2011年的23.1%。 荆门两化深度融合为何能取得如此明显的绩效?杨金龙认为这主要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示范带动,做好分类指导;强化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据悉,为了加快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探索精细、精准、深度融合的两化融合模式。2011年,荆门确立了涵盖石化、食品、建材、轻纺、机电等五大支柱产业、包括12家企业的示范体系,督促指导示范试点企业制定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力度,选准切入点,有重点、分阶段扎实推进,形成有规划、有团队、有制度、有项目、有培训、有考核的 “六有”机制。在进行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搞好经验总结,落实推广应用,着力打造不同行业、不同区域 “两化”融合领军型示范企业。(本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范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