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签字仪式现场。
签字桌的同一侧,高元恩和柴田耕太郎分立两旁,笑容可掬,两只手紧握在一起。
前者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后者是日本天田公司 (AMAD)中国区董事长。两人8月28日的这次握手标志着——天田公司正式借道农机协会寻找商机。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天田公司将成为农机协会的会员,并初步承诺将以93%的优惠价格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未来价格或仍有浮动空间。
双方合作的利益点显而易见。
天田将借助农机协会这一有利平台,兜售钣金加工机械,深耕中国农机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农机协会则可以借此促进数字化制造的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数字化制造将大大提升行业制造水平。”高元恩8月2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机协会将重点选择几项技术,通过培训和现场考察等方式推而广之。
风暴袭来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工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制造技术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农机工业的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最近几年来,制造技术正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而农机行业目前还没有真正实行数字化制造。”在高元恩看来,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广泛使用应是这轮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
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这种技术诞生于美国。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开创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先河,随后不断得到发展。而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制造技术也随之实现长足进步。
据介绍,天田公司提出的数字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并不排斥人工的部分。此外,研发与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将被模拟到计算机上,同时开发自己独特的现场管理软件。
浸染农机行业一辈子的高元恩对数字化制造情有独钟。
上世纪70年代,当他看到国外高品质的收获机械时,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 “什么时候中国的收获机械能做成和国外一样的”。通过比较,他发现,国内农机企业的一个显著差距在于装备水平。而通过数字化制造,可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
曾赴日考察的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告诉记者,国内先进企业的产品制造逐渐由 “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向 “以模块 (或产品)为单位”的生产转变。这些生产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支持。
“中国农机工业处于调整阶段,急需引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和装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高元恩告诉记者,他最近走访了五六家农机企业,这些企业都在计划着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农机行业将迎来引进新一代的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热潮。
已经有两家农机企业决定和天田合作。柴田耕太郎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天田致力于帮助中国农机企业建设高效率的数字化工厂,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品质,天田将把农机行业作为今后市场开拓的重点。
共识与行动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彬对数字化技术和装备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因为9月下旬,该企业以玉米机为主导产品的新基地将在石家庄举行奠基仪式,而该基地明年7月试运行的总装线将上马天田的装备。
张国彬的迫切与他今年5月与中国同业者的日本之行密不可分。尽管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但他却感受颇深。 “包括农机在内的日本制造业的进步让我感到吃惊,其水平远远高于我们。如果没有迎头赶上的精神,差距将越来越大。”张国彬一脸严肃。
“日本之行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使我真正了解到农机企业的差距,坚定了我们新工厂建设中加大数字化技术和装备引进的决心。”张国彬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制造技术在农机尤其是收获机械所占比重极高,他们正在和天田公司洽谈新设备的引进,并将作为天田公司在中国的样板用户。
另一家玉米收获机主流企业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也正准备引进天田公司的设备。该公司董事长王世秀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他至少会购买两台。他冀望天田公司的设备能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他还希望天田公司能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行业的热情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联手天田公司于8月上旬在江苏常发、福田雷沃、山东五征、新疆中收、新研股份等企业举办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专项培训,70余家农机企业、农机零部件企业、科研单位的数百名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
事实上,以中小企业居多的中国农机行业一直在探索合适的生产方式。宁学贵说,当国内农机企业还在努力提高柔性化制造能力,建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已经向更灵活的变品种变批量的生产模式转换了。
“通过协会推广数字化制造,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避免单打独斗。”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伟华说。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了精良的装备还只是一个开始,农机企业还应在管理能力等软实力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而这并非一日之功。常发集团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思健就提出,中国农机企业缺少的是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和好的执行。
“洋”“土”之争
采访期间,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中国农机协会与天田公司的合作亦有相关行业人士存有疑虑。在他们看来,国产机床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有的甚至获得了美国福特公司的订单,为何还要使用进口设备?
记者获悉,随着国内用户对民族品牌认知度的逐步提高,一些国产机床开始进入高端设备领域,打破了德国通快、日本天田等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三一重机去年购置的钣金设备中有七成就是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
在8月28日举行的答记者问环节,中国工业报记者把业内人士关注的 “国产装备何以不用”的问题抛给了相关当事人。高元恩给出了 “农机行业目前使用进口设备更合理”的阐释。
与汽车相比,农机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更柔性化。 “天田提供的是一个工程,用软件把设备串起来,使企业可以在24小时内生产各种不同的零件,大大地提高了效率。”高元恩毫不吝啬对天田的赞美。
高元恩认为, 闭门造车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对提高农机行业的制造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引进高端的装备,可以较快提升我们的水平。
宁学贵也有类似的看法。 “新疆机械研究所的一位高层曾表达对如何提高制造能力的困惑。”宁学贵说,日本机床企业开发的软件非常先进,能解决目前农机企业的瓶颈,而目前国内还只有平面激光切割机,管材激光切割机将是引进的重点。
柴田耕太郎则结合天田公司的优势给出了回应。他告诉记者,天田在中国有30年的历史,但并未将其全部优点展现出来,在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好。 “我们是一个全工程的体验,不仅是单台的设备,还有软件,整个工厂的体验。另外,不管是软件、切割机、冲床、折弯机,我们都是有实力的。”
本报记者获悉,日本农机企业大多使用了天田公司的激光切割机和折弯机等技术和装备,但在中国农机领域只有一台天田激光切割机在中国一拖集团使用。(本报记者 陈栋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