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端居多 服装品牌影响力待提升
稿件来源:本报讯
编者按 中国已经是服装纺织制造大国,但自主品牌建设滞后是 “大而不强”的主要特征之一。实施品牌战略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纺织强国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发展,至2011年底,中国纺织服装一般贸易比重已经达到75.43%,纺织品服装出口由加工生产向设计生产和品牌生产转变,纤维、纱线、面料等前端和中间产品的品牌价值也得到市场认可。 由工信部牵头,涉及7个部委3个协会的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培育工作在历经三年的扎实准备之后,在详尽的调查数据之上,推出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详尽叙述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现状、特点、发展方向等,并对跟踪扶持中国服装家纺品牌提出了一些切中实际的政策建议。本刊从今天起,就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刊载,敬请关注。
中国服装产业从产品时代、品质时代发展到品牌时代,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制造、商业和创意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已经成为时尚产业、文化产业和都市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装自主品牌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品牌数量与规模双增长,成为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的主体,品牌国际化也已开始起步。 现状与问题 目前,服装行业拥有大批自主品牌,包括2000多个活跃品牌 (国内主要城市,不包括专业市场)、87个中国名牌、262个中国驰名商标。产业资源加速向优势品牌企业集聚,从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结果来看,4%的自主品牌企业实现了14.8%的服装市场销售额,这些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10.1%,明显高于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利润率水平 (6.2%)。自主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贡献率、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 目前,中国服装自主品牌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与国际品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结合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服装自主品牌在发展中尚存一些问题。一是支撑高端品牌发展所需的文化及软实力不强,品牌文化内涵仍显不足,品牌文化根基仍较为浅薄,需精心培育。二是品牌渠道处于建设与扩张时期,市场模式、渠道模式仍然较为单一,市场集中度较低,对渠道终端的建设能力、控制能力不强,在商业流程环节中话语权较弱。三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在实施多品牌战略时,缺乏整体规划,缺少具有竞争力强的主导性品牌,品牌体系尚不健全,品牌特色并不突出。四是行业品牌格局依然过于扁平化,同质化竞争现象仍较为突出,市场的区域细分、档次细分、产品细分、风格细分等消费分层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五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例如,一些50年以上的品牌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产品更新速度等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六是一些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仍单纯强调商品品牌打造,亟须围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品牌而构建立体、联动、功能互补的品牌生态系统。七是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增加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质量保证品牌竞争力 中国服装产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最熟练的工人、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中国制造的品质在全球服装业被广泛接纳和认可。中国服装自主品牌通过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生产、管理、营销反馈等全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检测以及认证等质量管理手段确保了质量可信度的不断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广受重视。从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情况来看,2011年,82.5%的服装样本企业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63.2%的企业建有内部实验室,同比分别提高0.9和0.5个百分点,部分出口企业通过了国际生态技术或产品的相关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覆盖面正在加大。 标准体系较为完善。截至2011年,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分会归口管理标准分别为67项和58项,基本涵盖了全部服装产品,技术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此外,一些产品质量水平先进的企业还制订了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的企业标准。从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情况来看,2011年,18.6%的服装样本企业属于标委会委员单位;18.9%的服装样本企业近6年曾作为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同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 创新推动品牌价值提升 加大投入为创新提供基础保障。服装自主品牌企业愈加重视科研设计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明显增加了资金投入。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显示,2011年,服装样本企业平均每家拥有专职科研设计人员61名,同比提高15.1%,占职工人数的4.9%,提高0.6个百分点;52.2%的企业设立了自有研发机构,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9.8%为国家级,36.6%为省级;除自身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外,品牌企业还积极加强与各地设计公司、学校等设计机构的合作,58.5%的企业有国内合作研发机构,20.5%的企业有国外研发设计机构,同比分别增加1.9和1.2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科研投入额1401万元,同比提高17.8%;研发收入比重 (占主营业务收入)达2.2%,提高0.05个百分点。 设计创新推动产品日益个性化。产品创新是突破品牌同质化的有效手段,而产品创新的关键一环, 就是设计创新。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显示,服装样本企业2011年新品 (款式)销售收入比重达50%,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在从无到有、由大向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服装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品牌注重在市场调研、新产品规划、整合设计资源等方面下功夫。 服装自主品牌企业重视培养、引进高端设计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实现创意的机会。一些优秀设计师走出国门,展示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实力。从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结果来看,6.8%的企业设计师曾获得国际奖项。同时,品牌企业也注重引进国际顶尖设计人才,或者与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合作,提升产品的创意水平。 技术创新促进生产效率日益提升。服装自主品牌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在设计技术、人体测量、剪裁技术、缝制设备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进步,服装工艺技术快速提升。目前,规模以上品牌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普及率达100%。一些企业推出了三维试衣系统,其具有时间短、精确度高、测量部位多等特点。自动裁床与铺布机等辅助设备配合使用,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服装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成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之一,预计2015年使用率可达15%。缝制设备技术逐步告别单一的机械结构,快速向光、电、液、气、声、磁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例如,电控装置缝纫机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2011年,电控装置缝纫机生产数量同比增长40.2%。服装吊挂流水线可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提高缝制劳动生产率20%~40%,并且很好地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目前服装行业应用总量接近2000条。 营销创新提升品牌贡献率。零售市场的竞争带动了品牌运营模式的变化,推动服装自主品牌转型升级,品牌运营趋向精细化,运营能力在市场细分化和差异化中得到提升。从营销渠道来看,电子商务兴起成为品牌服装的重要渠道。当前,服装自主品牌企业对营销网络建设的重视度明显提高,网上销售迅速增长。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显示,44.9%的服装企业有网上销售,2011年企业平均网上销售额5726万元,同比增长159.8%。 从营销方式来看,体验营销、幸福营销等新方法被服装自主品牌大量采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整合营销,从媒体投放、企业公关、网络营销、促销活动,到统一传播口号、具体执行方案,集中精力,全方位营销。同时,各类新媒体、新技术都逐渐成为品牌营销的竞争之地。 此外,服装自主品牌在加强旗舰店建设、陈列创新、导购服务方面有很大进步。而明晰品牌定位,围绕目标消费群体,配置资源,系统作战,以实现精确营销,则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快速反应持续提升品牌活力。一些服装自主品牌企业正在积极采用小批量、多品种和大规模定制的现代生产方式。多数服装自主品牌开始加强对全球服装流行趋势跟踪,实现产品开发到上市短周期运行。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品牌对市场、社会舆论、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65.5%的企业应用了企业资源计划 (ERP)系统,76.9%的企业建立了仓储物流管理体系,72.3%的企业建立了供销终端的内部数据传输系统。同时,信息化技术与工艺、装备技术等协同创新、集成应用成为热点,CAD、CAM联机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例如, “美特斯·邦威”通过ERP系统,打通价值链,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上市后投入5.1亿元,建立了自动化立体仓储配货系统,每班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每年订货会由4次增加到7次。无线射频技术 (RFI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金羽杰”羽绒服植入RFID标签后,大幅度提高配货和收发货准确率,物流速度也提高了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