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背后需要文化支撑
稿件来源:本报讯
汽车合资自主品牌概念一出现,就引起了业内的普遍关注和争论。拥护者有之,反对者更众。有人说它是国外车企变相挤压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生存空间的一种做法;有人说它是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共同打造中国品牌的良好开端;也有人说它是 “挂羊头、卖狗肉”以消化落后技术,是继续延长老旧车型赢利空间的手段。 在现实市场环境中,一个立足于生存的企业与一个不愁吃穿的企业,其想法与做法是截然不同的。以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为例,那些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畅销的企业做所谓合资自主品牌的动力就较低,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拿不到合资外方好的车型,或者是需要一个适当档次车型而冲击整体销量,或者是遭遇了市场之外因素冲击的企业,其创建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的意愿就强烈。 如果简单说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就是以一个技术落后的车型来延缓其产品生命并用以迎合汽车产业政策,确实也太小看了已投产该类车型的企业。其实,之所以在原有的外方品牌上再搞一个品牌出来,当然是研发本地化、产品本地化的最终落实。而且更进一步,已经有豪车企业准备加入到合资自主品牌这一阵营当中,响应政府相关政策、瞄准包括公车采购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 虽然目前已知的合资车企中大部分已经表示了要生产合资自主品牌车的意愿,但在合资企业内部也不乏有明确的反对者。从正面理解,搞合资自主的目的是让中方从外方那里学到研发技术和制造工艺。但是,如果合资自主车型是和合资公司现售产品在一个研发平台上,外方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让你学到技术?反过来,如果全都是用老旧车型进行合资自主品牌的研发,相对来讲可能是外方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中方却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以市场中比较典型的三款合资自主品牌车型——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东风日产启辰、广汽本田理念来看,它们2012年分别完成的6.81万辆、4.18万辆和2.46万辆销售业绩已属不易,但与南北两个大众企业中相当于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大众品牌车型——上海大众朗逸 (包括新朗逸)和一汽-大众新宝来2012年的销量24.67万辆和22.27万辆来比,则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 也就是说,汽车并不只是一个具有一定技术与功能的大铁块,它是包含着品牌和文化的技术产品,没有相当的积累形不成相应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品牌也就形不成什么价值。简单看,品牌 (LOGO)无非是两个不同的图案,但其身后所蕴藏的价值恰恰是人们购车时所最为看中的。 合资自主品牌在市场波动中探索,在供需平衡中寻路,合资自主需要有磨合内部、适应外部的过程。未来它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是由合资中的中方把脉,还是由合资中的外方抓药,实际上都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作为已经是中国本土的制造商,无论是合资自主品牌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都乐见其成。 (赵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