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水泥绿色路 生态化发展正逢时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水泥行业已经进入低速发展期,不得不直面产能过剩在加剧,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力在加强等问题,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已经迫在眉睫。而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就在绿色生态化发展。 近期,一年一度的 “2013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在北京召开。今年的峰会将主题定为 “绿色水泥工业 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德龙表示,水泥行业的每项重点工作已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此次峰会是通过专题的形式,寻找多渠道,多方位的工作和政策措施,将水泥工业建设和生产环境、生产区域的周边环境等进行绿色理念的改善,使水泥工业走向清洁文明。 正视产业突出问题 “在水泥工业以超乎常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患和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并且已日益显现。”国务院参事蒋明麟坦言。 目前,全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12年全年水泥产量达21.8亿吨,同比增长7.4%。尽管2012年全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近2.2亿吨,但新增生产线达125条,新增熟料产能1.6亿吨,致使全国水泥产能达30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下降到72.7%。盲目扩大产能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造成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水泥产业资源环境的约束力也进一步加大。虽然我国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品的资源、能源和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下降,但由于总量的增速过快和国家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水泥工业这样的耗能和排放重点行业的要求 (烟尘、气体污染物、温室气体等)也日益提高。而我们的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生产成本也有所增加,给企业经营造成压力。 据蒋明麟分析,这些问题是在水泥行业长期快速发展中逐步积累而成的,与经济发展重总量与规模、轻结构与质量,企业运行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行业技术进步重引进消化与追赶、轻自主创新与超越等都有关系。 蒋明麟表示,必须对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正视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危机意识。未来,水泥行业要以结构调整为手段,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下定决心,认真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转变行业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服当前水泥工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水泥工业这一传统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其独有的支撑作用,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行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也表示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联度高,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反应较为迅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加快,水泥工业有效需求增长明显放缓。2012年水泥行业虽然产量有所增长,但价格看跌,利率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和资源、能源及环境约束加紧。” 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功能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行业还存在着产业链短、信息化融合度低,水泥基材料制品发展滞后等问题,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较高,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与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苗治民进一步表示,水泥行业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围绕绿色建筑需求,推动水泥、混凝土产品以及相关工作设计规范的执行力,发展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的绿色建材,推拓高性能混凝土、高标号水泥及适用于海洋工业建设的特种水泥。 同时,水泥行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立足国内需求,加强运行监测,规范行业准入,坚持等量和减量原则,严格控制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淘汰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装置。 水泥窑有着独特优势,水泥行业应加快推进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示范工程,积极参与区域循环经济和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拓展水泥产业环保生态功能,促进水泥产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水泥行业要大力发展行业急需的节能减排各项技术,如氮氧化物、颗粒物、节能减排技术,能源高效积极利用及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粉磨技术,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约束。 发展绿色生态水泥 “未来水泥工业能效和环境改善的重点在于:一是整体能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指标,以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能效水平将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二是氮氧化物排放将大幅下降,其标准中的排放指标世界领先。国家指定的环境保护重点地区的水泥企业,今后的环境约束力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速度将加快。”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坦言。 2012年,国家环保部制修订了一批涉及水泥工业的环境政策和标准,并将在2013年陆续颁布和实施。这些标准涉及到 《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低碳水泥产品有关标准和产品认证示范、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16780-2012)国家标准等。 孔祥忠表示,水泥产量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未来的中国水泥工业需要解决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产能过剩在加剧,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力在加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一切都要归结到绿色生态化的发展。 据了解,水泥行业已开始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发展绿色生态水泥。2012年,国家组织鉴定的水泥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科研成果有13项,涉及专利20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速度加快。用于氮氧化物减排的低氮燃烧技术和SNCR得到企业普遍应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脱硝技术已在128条水泥生产线上得到应用。高效能熟料烧成关键技术成果已在20条生产线推广应用。90%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用了余热发电技术。 孔祥忠认为,未来的水泥技术创新重点在发展绿色生态水泥。而矿山生物多样性技术、SNCR和SCR脱氮技术、低氮燃烧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环境监测和控制技术、节煤节电等技术将得到水泥企业的广泛应用。(本报记者 孙郁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