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化融合从单项向综合应用迈进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2011年10月发布了全国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之后,山东省立足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务实地推进和规范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摸清了本省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找准了目标和定位。2012年,又在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近日,评估报告正式发布,并成为国内首个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化融合水平进行的科学评价。 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山东省的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 《评估方法》是在遵循工信部 《工业企业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前提下,对地方标准的二级和三级指标进行调整、合并、分类、补充,对影响发展水平的众多因子进行分析、梳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分别从就绪度、成熟度和贡献度三个角度总体评估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山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解释说,就绪度评估企业两化融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成熟度反映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业务活动中的应用情况,从单项业务应用、综合集成和协同与创新三个层面逐层深入,从企业管理维、价值链维、产品维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贡献度是从绩效的角度展开评估,包括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根据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任务和目标、特征及关注点,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划分为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四个阶段。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增加、效益提高与融合发展水平阶段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较高阶段的企业也具有较高的贡献度。 从单向应用向综合应用迈进 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从2012年7月开始启动,历时8个月,全部工作分方案制定、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设计和完善、组织培训、数据分析、撰写评估报告等五个阶段完成。评估选取了300多家山东省重点工业企业作为样本。 报告显示,山东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平均得分为45.94分,所有企业的得分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特点,表明融合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平衡的状态。少部分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较深,在企业建设中走在了前列,已出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应用。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从局部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迈进的过程。按照发展水平阶段划分标准计算,有33.85%的企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46.69%的企业处于局部单项应用阶段,14.01%的企业处于综合集成阶段,5.45%的企业处于协同与创新阶段。具体从事该项工作的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两化融合评测中心副主任石秀芳表示,45.94这个分值表明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已经从单项应用阶段向综合应用阶段迈进。 报告认为,山东企业在就绪度指标上的平均得分为46.27,两化融合就绪度水平较好。66.15%的企业已具备了两化融合所需的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33.85%的企业就绪度水平不够成熟,没有步入融合就绪较为充分的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有待提高。成熟度指标平均得分为42.40分,46.3%的企业应用水平有待提高,32.68%的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水平较好,21.01%的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有一定的深度。 报告还反映出山东省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平均得分差别较大。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得分相对越高,这说明融合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基础、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有较大关系。不同行业间企业的平均得分则相对比较均衡。能源、医药、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平均分,轻工、建材的平均得分则低于平均分。在发展水平处于综合集成以上阶段的企业中,装备制造占40%。 缺少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 评测中心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质是将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创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创新、协作关系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以及销售渠道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本次评估的情况,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点包括:提高生产装备数字化水平、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生产执行系统提升集成应用、推进产业链集成优化、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节能减排能力。同时,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深入企业访谈,发现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在缺乏两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支撑设备与技术、缺乏标准指导和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缺乏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综合集成和协同与创新水平亟待提高等方面。 “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下一步推进山东省两化融合工作应遵循 ‘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积极发挥信息化服务咨询、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廉凯表示, “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首先,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大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重视两化融合应用的不断更新和持续投入,加速培养造就两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重组业务流程,消除两化融合发展障碍,大力提高两化融合应用水平。同时,政府也将努力营造两化融合社会氛围,加强对两化融合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统筹协调,加大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的支持力度,建立两化融合评估的长效机制。”(本报记者 秦可 通讯员 管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