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工——改制改出一片新天地
稿件来源:本报讯
开栏语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江西省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营造江西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江西省委宣传部与江西省国资委联合开展了新闻媒体 “走进江西国企”专题报道活动。本报自即日起,开设 “走进江西国企”专栏,刊登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敬请关注。
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建工),虽然是个施工企业,却能够促进相关企业生产出符合绿色发展的工业产品。在促进绿色发展方面,江西建工可谓做到了 “认真”二字。因为认真,其业务不仅在江西省内可圈可点,而且在省外甚至在国外,也令人刮目相看。2012年,江西建工被评为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 “这得益于江西建工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成功实现改制。”5月24日,江西建工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平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改制前,企业别说是促进绿色发展,就是接活过日子都困难。改制前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历史包袱过重等原因,从1996年开始,连续13年出现亏损。截止到2007年底,集团公司在册职工11000人,真正在岗的不到3000人,有7000多人游离于企业之外,没有纳入正常的企业管理,实际负担却全在企业。” 扭转亏损走出江西 李平告诉记者,2008年初,集团公司按照优劣分离的原则,以组织优势企业、优质资产、优秀人才重点突围的思路推进改革改制工作,妥善处理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卸掉包袱,减轻负担,精干队伍,职工安置率达95%以上,在2009年底如期实现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目标任务。在改制过程中,集团公司做到了改革与发展两促进、两不误,一举扭转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继续深化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2011年11月,江西省国资委、台湾汉唐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益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江西建工 (现有职工4000余人,主要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层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目前工程业务范围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江西省外的营业额已占集团全部营业额的40%以上。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外的赞比亚、马拉维、新加坡等地的工程施工业务不断扩大。2012年,新签合同额364亿元,营业收入154.6亿元,超集团 “十二五”末规划目标122.8亿元的26.2%,利润3.1亿元,超集团 “十二五”末规划目标1.35亿元的129%。集团“十二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提前三年完成,其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大多达到或超额完成 “十二五”规划前两年的目标要求。 以科技进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江西建工改制后依靠科技进步来保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如,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整合和优化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资源,完善以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的科技发展体系,建立全集团协同开发、资源共享的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科研开发能力,为尽快成为省内一流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升格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申报博士后工作站等创造条件。 全面开展科技项目、标准、专利、工法的申报,启动企业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有重点地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进一步强化技术对安全和质量的支撑保障。 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保持集团公司在全省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每年技术进步效益率均达0.6%以上,列入重点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工程的技术进步效益率达2%以上,近三年,有7项新型专利获得授权,评审通过了60多项企业工法,编写了30多项省级工法,申报30多项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大部分获得立项验收。 以绿色发展担当社会责任 江西建工科技质量管理处处长李向阳告诉记者,改制后,江西建工将绿色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实现建筑节能,包括降低建筑能耗和降低使用能耗。在装饰材料选用上,向业主提出使用绿色环保节能器具和产品。比如高强钢筋应用,采用HRB400级比采用HRB335级钢筋能够节约钢材20%以上 (节约了社会资源);采用声控灯,节水便器能够节电、节水,减少建筑使用能耗;采用环保装饰材料,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保证居民健康;对现浇混凝土进行原浆找平,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减少找平层,实现节约资源和节约成本。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中的扬尘对空气的污染,坚持做到对施工现场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区等进行场地硬化和绿化;在工地车辆进出口设置冲洗平台,对出工的车辆进行冲洗;在晴天时坚持冲洗、湿润场地和道路。 在施工现场设置化粪池、沉淀池,施工中的所有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建筑垃圾,对建筑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和定期清运;通过加强管理和改进工艺措施,合理安排施工等措施控制噪音排放,等等。(本报记者 金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