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过94% 全国跨区机收会战告捷
稿件来源:本报讯
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的告捷,以及冬小麦收获的基本完成,显示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据农业部透露,截至6月2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22亿亩,超过应收面积的94%;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54万台,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88亿亩。至此,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机收工作相继告捷,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基本结束。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今年又是一个夏粮丰收年。目前在麦收结束的地方,各类拖拉机、玉米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具已迅速投入夏种工作。 将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 记者注意到,尽管今年在五大主产省中河北、山东两省因小麦成熟期延后,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相应推迟,但各地通过科学制订夏收方案,精心组织跨区机收,加强信息引导,加快收获进度,全力抢收抢种,已将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据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全省小麦机收日报透露,截至6月25日,山东全省小麦机收已基本结束,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5353万亩、机收率98%,机播玉米3970万亩、机播率95%。而相关统计数字则显示,截至6月28日,河北省小麦收获已基本完毕,全省还实现了收播无缝衔接,即在冬小麦颗粒归仓的同时,基本完成了玉米播种。而作为全国小麦产粮大省的河南省,早在6月15日小麦收获就已基本完毕,农机夏收夏种任务圆满完成。 另据了解,6月20日前后,甘肃“三夏”小麦机械化收获在冬小麦主产区的宁县、灵台县等地区大面积开镰,标志着2013年全省小麦跨区机收正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2013年天津市小麦机收作业也在静海县唐官屯镇王善政村启动,虽然经历了晴雨交替、雷阵雨偏多的天气过程,给正在进行的麦收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的积极应对,加强指导服务,统一调配机具,科学安排抢收抢种,有效防御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了三夏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天津市7个种粮区县农机化作业任务已基本完成。 小麦跨区作业呈现四大特点 从总体上看,今年全国小麦跨区作业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联合收割机投入充足。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性能机具比重明显增加,机具维修和零配件供应服务明显优化。 二是黄淮海机收机播水平创新高。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五大主产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36亿亩,机收水平高达98.4%,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目前,黄淮海地区已完成夏玉米机播面积1.4亿亩,机播水平达90.8%,高出去年全国玉米机播水平8个百分点,有效保证了播种进度,赢得了宝贵农时。 三是五大主产区麦收进展顺利。农机部门加强小麦跨区作业市场信息采集,及时发布作业供求信息,科学调度机具,引导供需双方有效衔接。组织作业队抢晴天战阴雨,千方百计加快收获进度,各地抢收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颗粒归仓。 四是作业市场平稳有序。农机、交通、气象、公安、石油石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作,为联合收割机顺利作业、有序转移保驾护航。今年共有1.1万个跨区作业队奋战在夏收一线,形成集中会战与有序流动相结合的机收作业格局。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成为 “三夏”抢收抢种的主力军。 “三夏”期间全国麦收机具充裕且配置合理,燃油供应平稳顺畅,农户用机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机手收益相对稳定。 除此之外,夏收工作推进有力,也是确保今年夏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农业部、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农机等部门的及早安排部署,科学调度机具,加强指导服务,确保了 “三夏”工作的顺利开展。 生产重点已转入夏播、夏管 当前, “三夏”生产的重点已由夏收转入夏播、夏管的关键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坚定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再接再厉,抓住关键农时,突出主要作物,强化指导服务,狠抓措施落实,全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一是要确保秋粮面积落实。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加快中稻栽插进度,完成中稻栽插任务。黄淮海地区要科学调度农机具,做到收获一块、播种一块,力争种足种好种满。 二是强化夏季田间管理。对夏播作物,做到 “种子一下地,管理就上马”,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对春播玉米、马铃薯等旱地作物,把铲趟深松作为增加积温、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加快作物生育进程。对水田作物,实施浅水灌溉,坚持做到薄水勤灌,晒田提温,科学施好分蘖肥,促进多生快生有效分蘖,增加收获穗数。 三是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作用,及时完善分作物、分片区、分时段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方案,加强因时、因地、因灾分类指导,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大力推广防灾增产实用技术,切实提高技术到田率。 四是着力强化病虫防控。要制定完善水稻 “两迁”害虫、草地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五是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早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救灾。 (房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