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积极行动 深耕两化深度融合
稿件来源:本报讯
行业协会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工业领域各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支持各大协会在本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中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承担起行业信息化组织推广的责任。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总的考虑,行业层面的两化融合工作,主要依托行业协会来推进。行业协会应结合 《行动计划》 (今年8月8日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开展企业信息化行业示范推广,推进重点领域智能监测监管,积极承接政府行政审批转移和委托事项,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完善购买服务制度,规范购买服务管理,管好用好购买服务资金,支持行业协会在两化融合工作中积极作为。 会后,各大行业的联合会、协会组织积极行动,传达会议精神,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发展实际,第一时间做出了推动本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战略部署。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认真组织对《行动计划》的学习研究,针对 《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出要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根据机械工业发展状况,结合中机联实际,动员中机联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行业层面和大中型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抓好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的落实。中机联还明确了进一步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一方面,将组织各专业协会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构建各行业协同合作、产业链各环节并进的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体系;另一方面,将重点推进铸造、锻压、热处理等基础工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推进机械行业节能减排,促进机械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就 《行动计划》中涉及煤炭行业工作的内容与协会目前开展的两化融合相关工作进行了对照分析,提出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并计划在近期召开的煤炭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上就工业和信息化部年中工作会议有关精神进行传达和宣贯。 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协会组织需要结合自身任务,明确方向,在规划中推动政策有效贯彻落实。 工经联在部署任务时提出,在 《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民族企业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工业系统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控制能力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工业系统的信息安全水平,确保工业系统的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同时,为应对国际复杂形势,要突出安全意识,鼓励采用国内厂商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煤炭工业协会提出,落实 《行动计划》,要建立健全工业行业两化融合配套政策支撑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两化融合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帮助行业和企业构建两化融合制度体系。指导和支持各行业实施两化融合推进工程。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和技术研发。加强国家级和行业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命名和推广工作等。 作为政府的参谋和行业发展的服务机构,协会组织需要结合现有成绩,做好评估,在短板中把脉信息化工作要点。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建立了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并先后面向棉纺织、服装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全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展现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提供了依据。自动化仪表行业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我国深入实施两化融合中具有关键作用,是广大工业企业取得两化融合成效的重要基础。与国内目前两化融合水平较高的钢铁、汽车等行业不同,他们由于引进国外的成套技术和生产线,两化融合基础较好,自动化仪表行业完全是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改进生产和管理现状,从而提升自身的两化融合水平。总体而言,自动化仪表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在当前的制造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处于单项覆盖阶段。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应用水平,加强管控集成、产供销集成、决策支持等的应用。 作为行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协会组织需要结合行业现状,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推动行业工作有效开展。 围绕 《行动计划》,中机联提出了尽快制定机械工业专项行动计划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当前,拟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根据机械行业特色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行业标准,形成机床、仪器仪表等各细分行业标准;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培育专业人员;完善机械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机制,推进机械行业评估对标和示范推广;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机械行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提升试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开展机械行业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工程等工作;推进铸锻、热处理、电镀等基础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 “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04专项等工作,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应用,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在工程机械等行业实施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推动物联网在机械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在工程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中开展网络化工业设计、智能物流、在线监测、远程运维等试点示范,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机械企业战略合作,实施应用合作专项,组织机械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推进离散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共性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机械装备制造业产用合作联盟。 (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