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典型示范 多维度践行两化深度融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繁重。在聚焦共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多方角力。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从“要我搞信息化”变成 “我要搞信息化”,培育持续推进信息化的内生动力。 按照中央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对推进两化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实践层面,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应用企业和重点行业及领域。各地区、行业、企业也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两化深度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因地制宜,与区域的产业特色相结合,与其经济政策一脉相承,进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渗透、协同发展。 从区域典型来看,北京市找准切入点,结合其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以及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将两化融合定位为推进首都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率先围绕现代制造、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等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开展了两化融合,形成了良好的推进局面。上海市坚持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该市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一条主线。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带动了上海工业由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由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变。2010年,该市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总规模达到8760亿元,同比增长20%。青岛市注重产业集聚园区的两化融合,加强产业集聚园区信息化建设,搭建了信息化服务平台,抵近服务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了一个集汽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现代物流、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两化融合产业集聚示范区。 两化深度融合是行业软实力提升的利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循序渐进,要结合行业发展的特征,制定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战略,切实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两化融合发展。 从行业典型来看,信息化在推动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应对市场变化、作出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国内外先进企业信息化实践所验证。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我国钢铁企业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营销及物流的全过程。信息化有效推动了钢铁行业发展模式优化。钢铁行业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实现了明显提升。信息化有效支撑了钢铁企业重组与集团化经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建立了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并先后面向棉纺织、服装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全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展现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提供了依据。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功能化和差别化纤维材料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高新染整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数字化生产装备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步。自动化仪表行业通过不断加大两化融合基础建设,在快速推进单项应用的同时开展了综合集成,实现了企业各个业务单元的信息融合,部分企业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不断推进业务协同产品创新和跨企业业务模式创新。 两化深度融合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法宝。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量身订做,结合企业主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战略,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典型来看,徐工集团紧密围绕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覆盖、渗透融合和综合集成,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效益得到充分体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探索了一条比较成熟的发展路径。从徐工集团的实践经验看,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全面覆盖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各项业务的渗透和融合是两化融合的灵魂,综合集成应用是实现两化融合效益突破性提升的关键。在钢铁行业,宝钢探索了一条从现场逐步走向市场,从制造管理走向企业经营管理、再走向集团化运作管理的路径,并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制造过程管理、独立企业一贯制管理、全局性跨地域、多基地经营管理、集团化管控等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多角度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为兄弟企业提供了各方面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样板。青岛红领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两化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企业技术升级,建成了服装版型数据库系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面向MTM的服装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具备了服装工业化MTM的能力;建成了客户快速响应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融为一体的服装MTM的设计方法、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工信系统积极行动,各地方、行业及企业勇于探索,两化融合的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卓越典型,他们为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示范,做出了榜样。 本报近日将推出系列报道,与读者共享在推进两化融合中表现突出的企业、行业及区域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希望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本报评论员)(司建楠 执笔) (两化深度融合实践案例·企业典型 (1)将刊于本报8月26日A2版,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