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物华模式”助推江西城镇化建设
稿件来源:本报讯
围绕新型城镇化的争论如火如荼,中国城镇化的模式也必定千姿百态。作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江西南昌,数百家省级代理商首开江西城镇化的市场试点——“宜丰物华模式”,将中心城市商会结盟推动商业渠道下沉,激活民间投资,助推江西县域城镇化建设。 目前,南昌市工商联专门成立了 “城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总结经验,力图在全省范围内成功复制 “宜丰物华模式”,为其他农业大省的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大省的转型探索一条新路。这是记者在日前召开的 “江西城镇化市场发展论坛暨 ‘宜丰物华模式’媒体访谈会”上了解到的。 “三个关系”成就经营模式 据悉,2012年底,江西物华大市场有限公司和南昌洪城大市场商会、南昌服装商会、南昌摩托车商会、南昌万寿宫商会 (小商品)、南昌文体用品商会、南昌青年商会(百货副食品)协同500多家省级代理商,启动遍及全省的二级批发市场渠道建设工程,并选址宜丰县建设第一个示范项目——江西物华 (宜丰)大市场商业综合体。这个项目经营面积约17万平方米,经营品种包括服装、百货、小商品、副食调料、摩托车及汽车零配件、小型农业器具、建材家具五金等几大类。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宜丰县第一座写字楼、第一座五星级酒店、第一个高档影城、第一个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形成南昌商会整合南昌商业资源合力建设的“小南昌城市中心”, 近来,类似鄂尔多斯 “鬼城”的大量空置房现象,在不少三四线城市中相继涌现,而 “宜丰物华模式”却缘何能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作为该项目的操盘手,物华大市场董事长刘相鑫在论坛上揭开了项目 “水到渠成”的谜底——理顺 “三个关系”,一是实现商业运营和渠道开发一体化运作,协调好扩张需求与渠道供给的关系。江西省省会南昌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省级总代理。过剩的商业资源既加剧了过度竞争,也增加了全省各地分销商的批货成本。因此,60%的省级代理表达了在省内 “抱团”建立二级批发渠道的强烈愿望。这种扩张需求就是 “宜丰物华模式”的起因。选址、市场业态布局、渠道投资成本是制约经销商扩张需求的 “瓶颈”。只有依托工商联引导组织各商会结成联盟力量,聚集经销商商业资源和投资资本,实现商业运营和渠道开发一体化运作,才能有效地避免 “扩张需求与渠道供应”的错位,才能做到 “先有市,后造城”。 二是汇聚商业资源和智慧,协调好商业运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南昌经销商聚集了辐射全省的批发资源,这支力量无论在全省何处建立二级批发市场,当地的分销商和客户资源都会就近聚集。同时,南昌经销商拥有优化商品结构配置和平衡货源投放的市场经验。市场的兴旺,商贸的发达,不仅给投资地带来了就业、税收、消费资源,还会产生 “前店后厂”、 “前店后库”、 “前店后家”的需求,必然拉动加工工业、物流业、住宅业、文教娱乐业的配套跟进,从而形成“产业轮动”效应,满足当地政府 “土地换产业”的诉求。逐步实现商业运营拉动产业发展的目标。 三是以人为本,着眼未来,协调好新兴市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宜丰物华模式”是一个可容纳上万人生活、经营、购物的商业综合体。这种功能设计形成的循环消费效应,满足了南昌经销商业务拓展的需求,设立赣西北分销中心,有店有家有货有品牌,就有利于在当地发展培育分销商。 “三个拉动”促进城镇建设 除了上述 “三个关系”的理顺,在本次论坛上,南昌市工商联还总结出 “宜丰物华模式”的 “三个特征”所带来的 “三个拉动”。先有兴 “市”需求和商业资源,再作造 “城”规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定向服务性。根据经销商的经营和发展诉求,做好市场业态布局、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和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开发格局,最终实现商业运营拉动第二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并逐步打造 “宜居宜商”的生活新坐标,坚持“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大方向。 宜丰物华大市场开业后,500多家省级代理商为了满足自身经营和发展的需求,可直接为当地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提供数以百计区域代理商的创业平台。部分商品需要加工制售,所有商品都需要物流服务,加工工业和物流业的兴起,又可间接增加5000多个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和稳定的税收来源,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之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 “宜丰物华模式”在江西城镇化的道路上,会不会仅仅成为一个孤案呢?南昌市工商联主席陈斌透露,他们已获准成立了南昌市工商联城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为在全省范围内成功复制 “宜丰物华模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管理、运营、利益和政策 “四个保证”。 江西省企业联合会张海如会长指出,从江西 “宜丰物华模式”的实践和本次论坛确定的主题来看,这些方向性的观点,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导向,也符合地方政府和第三产业从业者的发展诉求。研究探讨城镇化市场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探讨总结 “宜丰物华模式”培育复制的方法,正说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势所趋。(本报记者 曹雅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