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平台化,就像火车站的月台,不同车次、不同型号的列车都从同一月台开出。
随着全球领先的整车厂即将在中国全面推行“超级平台”策略,中国本土整车厂只剩下3~5年的时间赶上全球生产平台的规模及成本水平,否则便会由于缺乏成本与规模优势,面临与日俱增的收入和盈利压力。
“随着全球领先的整车厂即将在中国全面推行 ‘超级平台’策略,中国本土整车厂只剩下3~5年的时间赶上全球生产平台的规模及成本水平,否则便会由于缺乏成本与规模优势,面临与日俱增的收入和盈利压力。”艾睿铂 (AlixPart-ners)董事李丽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近日,全球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在京发布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展望报告。报告指出,未来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率将维持在约5%~7%的水平,中国本土的整车厂将面临着巨大压力。
艾睿铂中国汽车行业展望研究始于2008年,每年通过访谈超过100位在中国汽车行业中任职于内资及跨国公司的资深高管,以此研究汽车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汽车企业在经营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先进汽车制造商的“超级平台” 超级平台到底有多 “牛”?
来看商业咨询公司IHSAutomo-tive的一则统计:2011年,超过百万产量的汽车平台共生产汽车2300万辆,占当年全球产量的30%;预计到2017年,超过百万产量的汽车平台的总产量将达到4700万辆,将占到全球产量的47%。
“可以说, ‘超级平台’ 是全球性整车厂依赖于解决复杂性的战略方法。向统一平台整合、减少平台的数量同时提高平台生产规模,是一个历史性趋势。”艾睿铂 (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及上海办公室负责人罗曼告诉记者。
全球几大汽车巨头也在向这一趋势靠拢。
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代后期,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日产-雷诺五大整车厂的平台数量分别为16个、7个、9个、20个、33个;到2000年代后期,这五大整车厂的平台数量依次变为30个、27个、16个、12个、27个;到2015年后,通用预计将减至14个平台,福特将减去三分之二的平台数量,剩9个,大众和丰田则分别留下4个、3个平台,日产-雷诺的平台数量也将从27个降至10个。
同时,这五大整车集团之最大平台的年产量却成倍增长:据IHSAu-tomotive统计,2000年通用最大平台的产量为80万辆,到2010年为128万辆,到2015年将可达到220万辆;福特最大平台2000年的产量为42万辆,到2010年为100万辆,到2015年预计可达到290万辆;大众最大平台2000年、2010年的产量分别为120万辆、296万辆,到2015年可达到350万辆;丰田最大平台2000年、2010年的产量分别为30万辆、297万辆,到2015年将达到320万辆;日产-雷诺最大平台2000年的产量为80万辆,到2010年增至260万辆,到2015年或将达到380万辆。
“现在这些世界领先的生产制造平台,在同一平台上生产数百万辆汽车已是常态。它将带来巨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罗曼先生指出。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全球汽车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平台化已是各大跨国车企在研发、生产中的 “常规动作”。“当新车的单车利润越来越薄,汽车厂家对成本的控制就越来越严格,可以说各个跨国公司通过传统手段去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平台化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新方向。”张志勇说。
不过,对汽车产业来说, “超级平台”也有不可避免的风险——在零部件通用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可能造成大批量的产品问题。
中国本土整车厂前景堪忧? 与全球先进汽车制造商的 “超级平台”相比,中国本土整车厂的生产平台极少能做到生产超过10万辆汽车,更不能满足超过50万辆的销量。
“我们的自主品牌,不管是奇瑞、比亚迪还是吉利,其产品序列还没有完全稳定和完整,还没有达到 ‘平台化’这个阶段,还处在一个战略调整期。”张志勇对本报记者表示。
张志勇的这一观点与企业管理层的回应相符。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比亚迪来说,当务之急是先把产品线丰富起来,把各个细分市场都照顾到。
而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则表示,现在奇瑞正在处在一个调整的过程中,要逐渐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来做产品规划和开发,调整产品体系, “可能到明年,我们的产品只有8~9款,一些老产品就不再生产,预计到2016年能形成全新的、完整的产品阵列。”
“中国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过度竞争期,市场中平台数量非常多,现在约有200余个平台,降低了领先平台的产量,而且很多二线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仍然运用 ‘多平台、低产能’的运作模式。”李丽华告诉记者。
艾睿铂研究显示,中国本土整车厂的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峻,其平均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5%以下,而行业获取稳定利润的标准水平则需要达到80%的产能利用率。
与此同时,在生产方面争夺中国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全球性整车厂都来到中国 “开疆辟土”、投资建厂。 “未来3~5年,这些整车厂将把 ‘超级平台’引入中国,这是对中国本土整车厂的重大威胁!”李丽华分析指出。
实际上,不用等3~5年,中国品牌的窘境已尽在眼前。在乘用车占比最大的、核心的轿车市场,中国品牌仍然很艰难地维持其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7月,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19.58万辆,市场占有率环比下降1.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7个百分点。
“当然,国内整车厂并不是在所有的类别中都表现低迷,国际整车厂在越野车 (SUV)领域以盈利能力占据的优势,已被中国品牌的长城汽车所取代。”罗曼补充道。
事实上,中国品牌也正在积极寻求出路,如开始真正的正向研发,斥巨资建立全新的车型平台;如开始尝试解决财务表现较弱的问题,并不断加大出口业务的发展。艾睿铂调查则预计,国内规模较小的整车厂将出现整合,以提高产能与成本效益,从而增加竞争力。
零部件供应商面临变革 除了对整车厂的影响外, “超级平台”策略也将对汽车零部件供应造成重大的影响。张志勇告诉本报记者,随着平台化、模块化在汽车行业的推广,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对主机厂至关重要,如博世、德尔福这样大的供应商将越来越占据优势。
罗曼则指出: “‘超级平台’将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加大投资,与全球整车厂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从而继续为整车厂的制造平台提供零部件。”
“要达到足够的生产规模和成本效益,中国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李丽华表示, “本土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加强在全球的生产布局,增加在工程及供应支援等方面的投资,以适应其整车厂客户高度复杂的全球设计需求”。
艾睿铂 (AlixPartners)调查显示,超过70%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这为盈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目前有限的全球网络下,中国供应商需要进行海外收购,以避免在全球竞争中被边缘化。
同时,激烈的价格竞争也在进一步恶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生存环境。“在调查中有76.7%的受访者表示,价格竞争是2013年最严峻的挑战,47.6%的受访者认为价格是零部件制造商重要的 ‘竞争武器’。”李丽华表示。
罗曼最后总结道: “尽管业内增长率低迷,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为世界的增长动力,也是任何整车厂和供应商的优先之选。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迅速变化的行业格局,实现前几年的高盈利表现将会是前进的主要挑战。日本整车厂的重新发力,低产量的平台,二线制造商的车型组合,以及新兴的二手车市场,都将会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背景链接 汽车平台是指由汽车制造厂商设计的,几个车型共用的产品平台。
汽车平台与车辆的基本结构相关,出自于同一平台的不同车辆具有相同的结构要素,例如车门立柱、翼子板、车顶轮廓等。同一平台的车型的轴距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同时一些配件是通用的。有时候很多种不同品牌的车在一个平台上生产,而同一品牌的不同年度车型反而不在一个平台上。
以大众最著名的MQB平台为例,其用于开发小型至中型轿车,覆盖大众、奥迪、斯柯达和西亚特等多个品牌。该平台为发动机采用横向前置布局,在此基础上可调整轮距、悬挂和轴距,开发出不同车型,显著降低研发费用;并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制造不同的车型,从而大幅提高了生产灵活性并缩减了成本。(本报记者 芦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