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平台化”并非十全十美
稿件来源:本报讯
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的款式当然是越多越好,越个性化越好。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个性化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产品个性鲜明、摸准消费者的喜好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个性化的产品往往意味着较小的产量,销售只能局限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中,分摊成本的难度随之加大,而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则能直接带来成本的降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曾经困扰着汽车生产商。平台战略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 所谓汽车平台,是指在开发过程中用相似的底盘和车身结构,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生产出外形、功能不尽相同的产品。形象地说,平台就像地基,地基决定着房子的大小和高低,不牢固的地基上建成的房子自然也不牢固,因此,平台特性决定着汽车的基础性能,不同的平台决定着所生产汽车的不同性能偏好,来自同一平台的产品通常具有某些相似的性格。由于平台设计理念不同,不同的汽车平台性能显示出明显的差别,不同品牌的汽车也因此显示出不同的技术特色和品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选车就是选平台。 世界上第一个轿车平台诞生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此后20多年间,平台战略在全球汽车行业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的产品战略。平台的出现,被认为是汽车制造领域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技术革命”,因为平台战略的实施,使同一平台不同产品的零部件和总成的通用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制造、采购等成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之提高。平台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在地基的承载能力之内,同样的地基上可以建造不同形状的房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外观、功能不同的产品也可以来自同一个平台,并且同时还能通用很多配件。 然而,与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汽车平台化”也有利有弊,所以 “平台化”概念也并非十全十美。传统平台概念中产品在技术升级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考虑在多种车型使用的兼容性,设计时会受到很多限制因而缺少特色和特点。与此同时, “汽车平台化”还有不可避免的风险——在零部件通用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可能造成大批量的产品问题,极易造成多家整车企业或零部件企业同时大量召回,经济损失巨大。 前几年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至今记忆犹新,丰田先是因油门踏板存在设计缺陷,召回大约230万辆美国市场上的8种型号汽车;接着将在美国开展的召回活动扩大到中国和欧洲市场,先后有数百万辆各种型号丰田汽车被迫返厂修理,同时临时关闭部分生产线。 “脚垫门”是平台出了问题,是设计上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 “平台战略”这个根源问题不解决,丰田的调整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以后又因为丰田车出现 “只能加速不能刹车”故障,丰田在全球接连出现大规模召回,是因为它在不同车型和不同地域间大量使用共同平台和零部件。正是这种 “平台化战略”,虽然节省了大量研发和制造成本,但一旦出现问题,又会把问题放大若干倍,波及众多产品。 “平台战略”曾经给丰田带来利润、带来实惠,如今却变成丰田的致命伤。毫无疑问,接二连三的召回,对丰田来说,既会造成市场份额流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伤害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度。而消费者的信任度降低可能产生长远影响。过去对丰田的信任是多年培育出来的,损失之后要恢复消费者的信任也需要很长时间,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汽车平台化战略已是大势所趋,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搞平台战略,中国汽车一直把 “平台战略”奉为至宝,对它的缺陷认识不足,通过丰田召回事件我们也应当防患于未然。但只要国内企业建立更严格的产品质量保证制度,提高产品可追溯性,并且加大产品结构创新力度,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难关,不断推陈出新,就能够让汽车平台化战略扬长避短。 (李永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