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进入转型升级轨道
稿件来源:本报讯
金秋的十一假期,总是让人难忘的。只是今年的十一假期让很多人感到闹心,秋是高了,但气并不爽,因为雾霾这个不速之客再次影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10月6日,大范围的雾霾波及了全国7个省市,北京气象条件 “极差”。6日15时,北京市35个监测站的空气质量全部为5级重度或6级严重污染。受雾霾影响,京港澳、京开等8条高速的多个路段采取了临时封路措施,直至23时恢复交通,影响了不少人的出行。整个国庆假期,京津冀区域及中原地带被雾霾困扰,北京地区仅有两日晴好天气,且多个站点达到了最高等级的 “严重污染”级别,丰台花园、前门等站点的实时浓度甚至一度接近500微克/立方米。雾霾甚至一度成为北京筹办2014年APEC会议的重点词汇。此时,距离国务院9月12日颁布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下称行动计划)不足一个月时间。 紧盯雾霾的不只有环保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日前也召开了 “空气污染 (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培训会”,此次会议的参加者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东省等疾控中心共70多名代表。雾霾也向市民健康发出了挑战。 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 在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上,我国在行动上是不晚的,各地政府做了不少尝试,最典型的,应该是为了打造北京 “绿色奥运”,将首钢从北京搬迁至河北曹妃甸。此外,北京还出台了限制劣质燃煤、减少煤炭使用量、治理工地扬尘、限制施工、淘汰黄标车等措施。然而,工作做了不少,效果没起到多少。2008年前后的几年,北京的蓝天是有所增多,但是好景不长,污染卷土重来,而且愈演愈烈。 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是一样。今年出现的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让我们意识到,在过去的污染物治理上,我们犯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 雾霾的多次发生,证明了它不是一个城市、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资料显示,为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近年对重污染工业实行限制和外迁等政策,而周边省份恰恰就是钢铁、建材、火电等工业密集区域。就京津冀区域而言,区域燃煤总量一年超过3.5亿吨(北京占比不足7%),二氧化硫排放强度8.5吨/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2.3吨的3.7倍。空气是流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处在这样的一个区域中,有哪座城市能够幸免?北京一地的空气治理措施,无异于是杯水车薪。雾霾就像沙尘暴,是多个地区环境恶化的结果。正因为看到这一点,日本为了防止沙尘飘到岛内,积极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植树造林。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 其实中国在2000年就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只是在具体内容和实施上,缺少很多可以操作的指标和标准。以排污费为例,法律规定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排污费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排污费显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汽车领域的排污费征收试点至今止步不前。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以前的大气污染防治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过多,没有形成合力。 新出台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显然在这方面作出了改变。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对媒体所说,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缩过剩产能,这是治理PM2.5污染的治本之策。”行动计划提出严控 “两高”(高污染、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行动计划提出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行动计划要求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步伐,重点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增加对恶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内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研究起草环境税法草案,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当然,对汽车的限制也在其中,行动计划要求尽快出台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和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 在具体措施上,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煤改气”、提高燃油品质、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等。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 与以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相比,行动计划的措施更加科学、系统,强化科技支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汽车市场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行动计划重点关注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是我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区域,经济发达,购买力强,应该说是我国汽车消费的风向标。行动计划的出台,将会对这些地方的新能源汽车和替代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助推作用,逐渐使汽车消费结构和汽车消费观念发生转变,那时,汽车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营销方式应对,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这种转变,汽车生产企业显然不能再等闲视之,而是应该有更合理、具体的规划,否则就会丧失机遇。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根本,是需要全行业的转型升级,汽车的转型升级,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大气污染防治开始对症下药。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稿费事宜) (周庆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