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成为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资料图片)
当前,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也随之升级。我国自1998年建设国内第一个科技园区以来,科技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柱性地位日益显现。当前,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科技产业竞争和国内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探索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的思路和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统科技园区的建设多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项目落地,进而实现园区经济规模的扩大。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科技园区作为核心创新载体,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园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式创新的新一代科技园区成为大势所趋。面对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兴起,应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大主题,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构建创新网络、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有效举措,推动我国科技园区顺应形势、转型升级。
建
设势在必行 上世纪50年代,硅谷和北卡罗来纳三角地等科技园的兴起,标志着科技园区这一新型区域创新模式的产生。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不断调整。根据世界科技园协会的描述,全球科技园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以技术推动经济为特征,旨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的第一代科技园区;和以区域创新系统为导向,关注技术和经济的结合,并考虑环境因素的第二代科技园区两个阶段;目前已逐渐进入强调创新要素协同互动、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一代科技园区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目前国内大部分科技园区也内生出了向新一代科技园区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首先,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纷纷加紧技术创新的战略部署,信息技术、生物、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掀起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技术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不同技术的交叉融合和群体突破,逐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流模式和显著特征。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要素的聚集区和创新活动的空间载体,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打造以网络创新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园区,是顺应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占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其次,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是落实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新一代科技园区通过吸引高端人才技术资源聚集和协同创新,成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阵地。
再其次,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关键途径。一直以来,我国科技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都是同步进行的。新一代科技园区在建设产业密集、技术密集的城镇园区的同时,通过建设完备的生活配套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解决新城市人口的生存和就业,将园区建设成为集工作、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科技新城综合体,有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
内涵及特征 当前,新一代科技园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园区发展的新动向,是各国政府比拼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热点。但总体上,全球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新一代科技园的认识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综合各界观点来看,新一代科技园区是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园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知识创新型经济体,是能够有效促进科技、经济、生态环境等和谐发展的发展模式。新一代科技园区突破了过去的仅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孵化基地或科技工业园区的含义,不再是仅限于向企业提供办公环境、基础设施等服务的空间载体。新一代科技园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形成体现互动理念的网络创新体系。相对于过去科技园区所形成的线性创新模式,对各种创新资源或要素的简单聚集,新一代科技园区更加强调运用互动式创新理念,打造网络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金、介之间融合。新一代科技园区通过在各个层面组成广泛的网络及联结,突破各方创新主体间的交流壁垒,最大程度发挥园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建立起园区内生增长机制,增强科技园区的创造能力。
二是突出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科技园发展初期,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全球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园区间的竞争也主要围绕技术争夺展开。在新一代科技园区发展中,技术、管理、营销等领域的优秀人力资源成为科技园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也是新一代科技园区别于传统科技园区的一个鲜明特点。
三是强调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传统科技园区大多围绕大学、研究机构等而建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技园 (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等,同时为了最小化土地成本,园区多远离城市中心建设。根据世界科技园协会的调查显示,目前,越来越多的科技园区开始设在城市内,成为城市科技园,甚至 “城中城”,而在郊区的科技园也逐步向城市综合体的方向发展。这一现象说明新一代科技园区为了更加有效地吸引和聚集创新资源,突出区域融合的特性,重视提高品质生活质量和文化氛围,重点建设园区的金融、中介、商务、医疗、居住、娱乐休闲等各种配套体系,为企业创造健康的商业环境、投资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不仅能够在科技园内工作,还可以留在里面生活,极大增加了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区域根植性。
四是现代服务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并重。集群化模式一直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思路,大部分科技园区通常都会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为发展目标,从而实现聚集、辐射、带动功能,这一特征在新一代科技园区发展中将会继续得到延续。对于新一代科技园区,除了注重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占据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还将突出强调建立包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阅读、数字医疗、电子金融、数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群,使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在园区内协同发展,推动园区经济由 “工业型经济”向 “服务型经济”转变。
发展渐成趋势 当前,新一代科技园区发展渐成趋势,我国的许多科技园区也在积极探索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建设思路,推动园区实现转型升级,如中关村提出建立 “以生态为核心、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第三代科技园区”;广州高新区与新加坡合作以第三代科技园区的理念规划建设的“广州知识城”;厦门提出将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成高水平的第三代创新型科技园区。
未来,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将不断加大,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的重要抓手。为此,加快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建设新一代科技园首先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明确科技园区重点产业及空间布局的同时,着重规划园区的商务生产生活配套等布局,引导园区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推动科技园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使优势产业向区外延伸,强化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园区和周边区域产业关联和融合,加快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创新网络,推动融合发展。新一代科技园区强调协同互动的网络式创新,因此,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应基于知识生态理念,重点支持跨领域、跨机构、跨行业、跨区域等多重社会组织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聚集,构建网络创新模式。同时,新一代科技园区突出强调产城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系统融合与和谐发展。
三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园区综合环境。新一代科技园区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的要求,强调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打造园区内科技、经济、生活等功能多元化的综合环境。因此,建设新一代科技园区首先要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商业、休闲等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引才、育才、用才的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和培育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断健全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相互衔接的创新型资本结构,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科技园区管理指导。建设新一代科技园需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使政府逐步由“权力中心”转变为将诸多创新实践者连接在一起的 “网络中心”,形成 “政府—大学 (或研究所)—企业—社区”紧密联合与互动的创新治理机制。通过积极推动政府对科技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坚持精简高效和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 “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赋予科技园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职能。
(何颖 李捷 任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