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给力 石化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抓紧落实刚刚下发的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地方有关部门要发挥关键作用,结合当地实际,以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为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协会要承担起组织和推广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多元化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相关负责人在日前召开的2013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上表示。 “行动计划”助力深度融合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亟须抓好的重要任务。 工信部近期要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拉动有效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长期要突出做好两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力争用5年左右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为此,工信部着手研究制定了一个中长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行动计划。按照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 “两化”融合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制订一个 “两化”融合企业管理体系,指导行业、企业和地区推动 “两化”融合。 二是在重点工业企业中推进智能化制造,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产业链。为此,要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此外,还要搭建若干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服务,并且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更多地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原材料、生产零部件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 三是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加强信息化监管。经初步考虑,计划在民用爆炸品、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婴幼儿奶粉等行业进行试点,并且针对行业的不同特点,突出信息化手段在本行业的应用。例如,在食品行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以保障食品安全。 四是鼓励地区在信息化产业支撑方面提供保障。比如,加大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加快软件业发展,同时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改变目前电信基础设施落后于群众需要和发展需求的状况。 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行动计划提出一些当前能抓又管用的措施。一是突出了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这一重要抓手;二是突出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一工作重点;三是突出了加强重点领域智能监测监管这一迫切需要;四是突出了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这一有效支撑。 四举措推进石化业深度融合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广泛应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已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会上指出,两化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转型的强大动力,也是行业应对目前国内外复杂环境、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作用,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提升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介绍,我国企业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约25%的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43%的企业处于信息化局部覆盖阶段,22%的企业处于集成阶段初期或向集成阶段过渡,只有10%的评估企业处于深度创新阶段。近40%的中小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深度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有别于传统工业化,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区别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的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 他表示,石化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即在技术、商业模式、资源利用和影响力方面大力创新,在成本、品质、服务、市场反应和品牌建设方面提高效率,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安全生产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赵俊贵表示,石化行业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提高行业综合集成应用水平。未来5年,将在现有财务、采购销售、设备、生产运行管理等单一系统应用基础上,推动企业各系统间的集成,最终达到企业数据、信息及业务应用一体化目的,建设智能化工厂,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提供支持服务。二是推动石化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行业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通过信息化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加强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工作。开展行业信息化评估、推广两化融合新技术和成功典型案例、加快制定智能工厂、数字油田建设标准、建立行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协助政府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四是进一步推动石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交流合作。(本报记者 陈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