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文章 正向开发的核心是按规律办事
稿件来源:本报讯
正向开发的相对面是逆向开发,即拿别人已有的产品进行解剖分析,反向拷贝尺寸进行模仿设计。这样造成的结果且不说相关知识产权的侵犯与纠纷,就拿逆向开发出的产品本身而言,往往只是一个外貌相似的外壳,而被对标产品的精髓并没有被领会。模仿得好的产品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的销量,模仿不好的产品则是典型的 “模仿秀”或 “四不像”,既没有原产品的基因,也没有自身的正气,落得个名誉与市场双输的结局。 近几年随着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成长,在产品开发上已经没有人再提什么逆向开发,因为我们的本土自主品牌厂商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正向开发。甚至连主管汽车行业的某些官员也不吝溢美之辞地公开为一些自主品牌的正向开发叫好、站队。 抛开知识产权不说,不论正向开发也好,还是所谓的逆向开发也罢,一个产品的好坏,真实的产销量和在用户中的口碑是其在市场上能否立得住脚的主要依据。同样为 “山寨”产品,有的卖得好,有的只是露了一脸即再也难觅踪迹。同样为正向开发的产品,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大部分市场战绩不佳,合资品牌中一个叫 “LAVIDA朗逸”的车,随随便便一出手便在市场上称上了王。 其实,评判一款汽车设计开发好坏是由多重因素来决定的,但其中一个不可被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经验,或者说是按汽车开发运行规律办事。比起经验丰富的国际品牌厂商,缺乏经验的本土自主品牌厂商为了尽快分得市场的蛋糕,常常是违背开发、试制、试验、改进、再试验……的规律,往往是急于求成或迫不及待地将并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成了厂家的 “试车员”。 例如,某国内知名自主品牌厂商曾经仓促地向市场推出了一款自主品牌轿车。之后,各种应该在试验阶段解决的问题开始大面积反映出来。在推出下一款依据国外技术平台生产车型的同时,开始大规模进行新旧车型优惠置换活动(其优惠程度相当于上一款车没花钱),实际上演变成一种隐性的对上一款车的“召回”。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要长谁的威风或灭谁的志气,本土自主品牌里也有上佳的产品,比如长城的哈弗系列SUV产品,凭借厂商多年沉积下来的开发经验,使得这样一款长期以来连自动变速器都没有配置 (近期才开始配置)的车型居然长年雄踞SUV市场榜首,这同样是按照市场规律、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正向开发的核心是按照客观的汽车技术与运营规律办事。在汽车技术先进国家开发周期需要36个月,拿到汽车技术相对不成熟的中国来不可能缩减成12个月或更少,除非你采取了投机取巧的 “策略”。以国内部分自主品牌厂商正向开发的车型为例,其中一些可能在上市初期确实小 “火”了一把,但随即陷入销量持续萎缩或徘徊不前阶段。果真如此,那么大量的开发设计与装备费用将怎样在产品的营销中摊销出去?“快马加鞭”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赵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