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一策 大连经信委甘当企业服务员
国庆长假后第一天,大连市经信委下发了关于 《“一企一策”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两个月前,在总结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未来工业发展走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大连工业发展的 “八项工程”。如果说“一企一策”是解决企业当前面临困难的战术,那么 “八项工程”则是站在全市工业未来发展的高度,确保大连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为企业发展做好近有对策、远有目标的支持工作。 对症下药 牵住行业牛鼻子 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是大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而重点、大型企业又是产业的支撑。 “稳住”这些产业和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为此,大连市经信委从年初开始,成立了5个专项工作组,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殊情况的措施。经过10个多月的把脉摸底,大连市经信委已正式确定首批38家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了 “一企一策”扶持方案,力争打通这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 “梗阻”,“对症下药”畅通全市工业经济的主动脉。 据了解,38家企业主要分为三类情况: 有的企业通过前些年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已积蓄了一定规模的产能,但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如固特异大连工厂,受进口复合橡胶海关归类影响,卡车轮胎达产速度缓慢。 有的企业曾经达到一定的产值规模,近来下行幅度较大,但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如大连机车上半年受铁道部重组影响,订单有所下滑,但下半年在上游情况明朗后立即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有的企业具备一定产值规模,下行压力较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各项经济指标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如一些电子制造及造船类企业。 扶持38家企业,表面看是局部受益,但实质上却可以达到 “普惠”的效果。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首批确定的38家重点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占据着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这些企业的背后是数百家乃至上千家的本地中小微配套企业。以重工·起重为例,目前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就达到800多家,重工·起重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更关乎这800多家企业。据测算,首批38家企业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至少3000到5000家企业,如果再考虑波及效应,受益的企业将会更多。 积极协调 甘当企业服务员 虽然 “一企一策”的 “药方”开出来了,但让 “药力”充分发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为了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的困难,大连市经信委举全委之力,做好协调和服务,甘当企业的服务员。 在市场开拓、规划土地、用工用电、融资、出口等方面,该委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尽早解决问题。如通过与电力部门的积极协调,取得了大连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大连机车旅顺基地66千伏电力推荐项目及22万伏外网建设问题,保证了该基地8月底顺利投产,解决了大连安达船用螺旋桨公司用电问题,加快推进一重加氢公司双回路外线建设。在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积极协调, 解决了一重大连石化装备基地解决项目用地海域使用金问题,帮助虎威发动机协调华录模塑落实经营用地续租事宜,协助道依茨大柴解决增资问题,并完成了工商注册等等。在知名企业的重组、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特别是在为企业减负方面下大气力,反复协调有关部门,减少行政审批,降低行政成本,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运营的良好环境创造了条件。 立足长远 瞄准方向调结构 大连市经信委的靳国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信委不是统计部门,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数字上,而是要解决数字后面的问题,关注数字前面的方向。 为了增强大连工业的发展后劲,在大连工业企业多年产业、产品调整的基础上,发挥大连工业自身现有的优势,瞄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大连经信委近日又提出了“八项工程”,并一一落实到经信委各部门和责任人: 一是实施装备制造业智能绿色工程。重点支持大机床、光洋科技等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做大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支持冰山集团、华锐重工等企业研发节能环保类产品及装备;把握物联网、核电等产业发展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发展精密制造产业。 二是实施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健全石油化工产业体系,重铸油头、加粗化尾。尽快启动大石化西中岛1500万吨炼油项目,稳定和强化炼油能力;支持恒力石化等企业向聚酯化纤方向发展,完善芳烃产业链;支持碧科MTO等项目建设,填补烯烃产业链空白。 三是实施汽车工业配套工程。加大气力抓好东风日产、奇瑞、华晨特种车等几大整车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 四是实施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振兴工程。发挥英特尔等项目示范效应,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的实质性突破;发挥大连市作为工业基地、软件名城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基础,结合两化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 五是实施轻工业提升工程。大连市轻工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规模占工业总产值的28%。农副产品加工、医药、服装等行业需求刚性,具有稳定的发展空间。要根据轻工消费品市场的特点,研究、分析市场需求,继续做大轻工行业规模。今后加大对轻工行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六是实施新兴产业突破工程。抓住融科储能、兴科碳纤维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打造新能源装备、新材料产业集群。 七是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工程。制定城市智慧化发展规划,实施城市智慧化试点项目,制定装备、石化、电子、消费品等行业信息化战略和推进项目。 八是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研究制定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融资平台和融资服务手段。(本报记者 高荆萍 通讯员 张连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