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侠
朱福寿
曾庆洪
郭 谦
李书福
袁宏明
海兹曼
引言: 10月17~1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以下简称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在车都武汉隆重召开,国家相关部委和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集团高层、行业权威知名学者专家等7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把脉汽车产业发展动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寄望中国从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真正迈向汽车工业强国。
中国汽车产业应如何应对眼下的机遇和挑战?汽车产业政策究竟何去何从?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突破口在哪里?跨国车企又有怎样的 “入华战略”?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在2013全球汽车论坛 “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这一主题的指导下,与会者围绕汽车产业的挑战与机遇、自主车企的提升、政策的制定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话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引发了精彩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
本报记者特将本次论坛的全体会议上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加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王侠:汽车产业要主动参与社会环境改善
“面对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机遇,汽车产业不仅要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多下功夫,也要在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方面展开研究。我们不能什么都等政府给说法、下结论,要主动地参与才能赢得主动权。”
10月17日,在2013全球汽车论坛上,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对当下社会环境和汽车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直面回应。
从去年年底至今,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的雾霾天气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变成了十分尖锐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质疑。王侠指出,汽车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在改变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在被人类社会所改变,汽车产业正是在各种赞美和批评声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各种机遇和挑战中曲折前行。
“安全、能源、环境等是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永恒话题,但人们对美好生活质量,对移动自由,对运动快感的迷恋,与对干净空气的需求一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汽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要对汽车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正确认识,做出理性的、科学的分析,并主动应对。”王侠说。
但王侠也承认: “由于发展的速度太快,我们有好多基础性的功课没有来得及去做,在汽车产业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方面,我们既有国家层面机制方面的缺失,又有企业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
他呼吁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全球的关注,并用世界的智慧来解决。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新车需求最大、汽车产业发展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汽车产业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引擎的同时,其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深层次问题也应该引起全球的关注。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关乎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中国的智慧,也需要世界的智慧。”(本报记者 芦丽琴)
朱福寿:战略机遇期要避免“大干快上” 在10月17日的2013全球汽车论坛开幕全体会议上,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指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了战略机遇期,此时必须警惕新一轮的 “汽车热”,避免 “大干快上”。
朱福寿说: “战略机遇期的选择,更多体现了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了微增长的周期。如果又把中国汽车战略机遇期当成第二个高增长期,很容易让我们的地方政府和汽车企业又产生新一轮的冲动,这是非常要命的。”
如何看待这个战略机遇期,朱福寿认为,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这个战略机遇期非常宝贵,也可能是最后的、惟一的战略机遇期,建设汽车强国的一个关键周期,因为中国经济还将长期增长,汽车刚性需求将持续,城镇化的建设、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释放的改革红利等利好因素存在,但也有环境、资源、能源和深度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我们如何去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而不是简单的 ‘大干快上’,我认为,要认识到以下三个主要矛盾,第一,外资品牌跟自主品牌同台竞争、战略相持的局面不会在短期里得到改变;第二,中国汽车 ‘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不可阻挡,但受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我们国际化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第三,人们对汽车的刚性需求和能源、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相伴而生。汽车企业如何处理这样一些矛盾,理性地做出决策非常重要。”朱福寿说。
因此,朱福寿建议,在战略机遇期,汽车企业要处理好数量扩张型和规模效益型的关系,处理好产能建设上和品牌技术能力的形成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汽车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周期里面,我们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商品企划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朱福寿说。(本报记者 芦丽琴)
曾庆洪:希望新产业政策尽快出台 “我希望新的产业政策尽快出台,中国的汽车工业处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产业政策非常重要。就拿产业重组来说,我们是第一个响应,也是第一个上当,收完后有系列的问题要解决,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政策出台。”
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2013全球汽车论坛上如是表示。他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最好的战略机遇期是2020年之前的7年,汽车工业应在这期间实现“三个加快”、 “四个跨越”。
所谓 “三个加快”,曾庆洪认为,第一,应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第二,加快产业整合重组;第三,加快经济结构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在 “三个加快”的同时,曾庆洪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还应完成四个跨越。
第一个跨越,是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创造大国的跨越。 “我们常常说转型和升级,就是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和汽车技术创新的升级,2020年我相信中国汽车业会有一个新的跨越。”曾庆洪说。
第二个跨越,曾庆洪认为,应该是从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的跨越。他指出,现在中国的汽车业,只能算一个生产基地,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 “所谓产业,应该是从上游到下游,从制造、服务、到金融、保险,到二手车,整个产业链齐头并进,产业布局十分完善。”
第三个跨越,曾庆洪认为,应是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 “我们要成为一个国际的企业,就应该走向全球市场,走向资本市场。”
第四个跨越,应是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的跨越,真正打造出叫得响的中国汽车品牌。 “作为汽车集团,我们要坚持在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不动摇。”(本报记者 芦丽琴)
郭谦:汽车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是价值 10月18日,2013全球汽车论坛举行的第二天,在以 “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观致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谦不仅以极富条理性的思路,与听会者分享了后起车企赶超国际前沿车企的三条路径,更阐述了观致汽车能给客户带来的具体价值。
结合历史的经验和观察,郭谦认为后起车企赶超国际前沿车企的路径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靠自己摸索,自己不断地开发, “在过去一百年间,国际上很多企业都是这样做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在自己还不具备技术的时候,把技术主要地委托给国际上能够提供技术的合作伙伴、服务商,自己跟随学习, “这是在过去十几年间出现的一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直接组建企业或者收购企业,即通过自己核心团队的组建或者通过收购的企业从而具备国际水平的技术能力。
“观致走的是第三条路,”郭谦对观致的国际化水平充满自信, “一开始就按照国际化的企业来构架,我们企业的合同里没有规定任何一个职位来自于股东的哪一方,每一个职位都是在全世界选拔招聘的。”
“和国际同类产品直接比较,我们有信心观致产品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郭谦看来, “一个新的品牌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支撑点是这个企业是否能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
而郭谦所理解的观致能给客户带来的具体价值就是, “如果你开着一个 (观致的)车,感觉汽车生活品质提高了,从原则上讲这就是价值”。进一步的解释就是, “这个车的造型体现了你的思想,体现你为人处事的风格,或者看上去很显档次,做工很精致,很内敛。如果这个车和你产生共鸣,就会产生价值”。(本报记者 谌 洁)
李书福:吉利与沃尔沃不是父子是兄弟
“正如大家所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大众化的汽车品牌,沃尔沃是豪华汽车品牌,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
身兼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两个职位的李书福总是不失时机地在公开场合极力分清沃尔沃和吉利的不同位置,在2013全球汽车论坛上,他又一次将二者归结为 “兄弟”关系。
随着沃尔沃汽车国产化项目获批迎来在华落地生根的第一步,李书福以“感谢国务院,感谢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工商局,以及国土资源部,国家环境保护部等各有关部委,在沃尔沃国产化项目当中给予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地支持,对各部委、各界朋友对沃尔沃汽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这样一串极长极长的感谢词表达出沃尔沃在华地产的不易。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不断地提升沃尔沃汽车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将中国真正地建设成为沃尔沃汽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从而推动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地复兴。”李书福信心十足。(本报记者 谌 洁)
袁宏明:自主商用车企可从四方实现突围
10月18日,2013全球汽车论坛举行第二天,在以 “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宏明谏言,要想提升自主商用车企的整体能力,车企可从后市场、新能源、智能化和零部件四方实现突围。
第一,围绕后市场来实现自主车企突围,是实现自主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辆重卡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价值只有20万~30万元,但是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大概在五六百万元,”袁宏明告诉记者, “但是我们现在更多关注的都是生产和销售环节,没有关注全生命周期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机会。”
第二,可以围绕商用车的新能源运用进行突围。
袁宏明特别指出,在重卡领域发展电动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客户的最终需求,购买和运营成本都太高。他告诉记者,重卡行业希望把LNG和CNG作为重卡的新能源项目进行推广。
第三,可围绕商用车的智能化进行突围。
在袁宏明看来,商用车的智能化,使得商用车企业能更多关注客户运营的全过程,能够给客户提供货源信息,提示哪种驾驶习惯可以节约更多的燃油,能够很方便的告诉客户汽车需要的零部件在最近的什么位置以何种价格可以采购到等等。因为商用车是生产资料,在这方面的突围可以为客户带来效益。
第四,是要关注商用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共同发展。与轿车的大规模生产不同,商用车更多的是订单式生产,但袁宏明表示,商用车企业的进步不等于整体的进步,他呼吁能有更多的关注投向商用车零部件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本报记者 谌 洁)
海兹曼:环保及可持续性已不只是噱头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价值观转变的阶段,环保以及可持续性已经不只是噱头,而是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参考条件。”10月18日,在2013全球汽车论坛主题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的全体会议上,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兹曼教授如是说,并且重点介绍了大众汽车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所作出的努力。
首先是生产环节, “在工厂方面,汽车行业一定要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减少碳、垃圾和溶剂的排放”。为实现上述目标,大众集团推出了 “蓝色工厂”环保理念,并在所有大众在华的工厂推行这样的理念, “我们新的喷漆工厂要减少90%的水资源消耗,而且每一辆车年均的碳排放要降低20%”。
海兹曼表示,大众汽车眼下的目标是,到2015年向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注资一百亿欧元,确保生产过程是环保的,而且能够推行低碳的消费模式。
其次,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有环保的产品,我们的客户和全社会都需要能够更加节省燃油的汽车”。在生产环保型机动车方面,大众集团也一直处在行业的领先位置,从2005年开始,大众已开始着手减少在中国所有生产的车辆的能耗,目前为止减少了20%,到2015年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少11%。海兹曼表示,具体来说,大众汽车已通过将TSI、DSG、起停技术、制动能量技术、轻量化等最新技术引入在华所售的车型,减少了传统汽车的燃油消耗。
谈到新能源车以及它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所发挥的角色,海兹曼表示,大众汽车未来的重点是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这样的驾车方式具有良好前景,因为你可以既享受传统内燃机的灵活性,还可以享受零排放的优势”。(本报记者 谌 洁)
(图片由本报记者 谌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