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贸易保护亟待练“内功”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1年来,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印度等新兴市场针对中国制造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频繁地出现在商务部网站预警提示栏上。中国相关外贸企业不得不处理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贸易摩擦。 经济繁荣则自由贸易主义盛行,经济衰退则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商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0月以来,在12起贸易救济调查预警中,其中8起来自巴西,2起来自印度。在刚刚过去的9月,就有30多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发生,比如哥伦比亚对华胶合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等。 “这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今年出口的重要因素。”不少涉案企业甚至用 “粗暴”来形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政策。以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未上釉地砖和饰面瓷砖产品反倾销调查为例,中国 “出口每平方米才10美元,阿根廷反倾销政策要征收6美元的惩罚性关税”,在除了花钱花心思应诉之余,不少企业 “还做好了退出这些市场的最坏打算”。 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不仅限于建筑陶瓷行业,青岛茂润轮胎有限公司与巴西的反倾销官司已经打了1年多;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也不仅限于巴西,欧盟、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哪个不向中国 “挥舞着反倾销的大棒”?巴西、埃及、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只不过是跟着 “起哄”罢了。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和贸易政策首要制订者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Barshefsky)说过: “如果国会现在召开一次听证会,要找一些企业举证指责中国,很多人会愿意出面,但是如果要一些大企业来为中国说话却不容易,他们现在都袖手旁观。”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针对国外对中国 “双反”案件研究发现,诉讼的目标正从过去的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同时,很多出口量并不大的产品也被国外产业界盯上,这些都 “赤裸裸”地表明:世界经济大动荡、大混乱已经到来,昔日的繁华和各经济主体的 “一团和气”都将在 “惊涛骇浪”中 “灰飞烟灭”,各国都会采取 “强硬”的措施,筑起道道坚实的贸易壁垒,促使本国经济和产业复苏。笔者预计,中国的汽车、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纺织服装、机电电子产品和船舶制造等行业也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和靶子。尽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等共9个地区和国家签订有自贸协定,合计进出口额增长17%。但不少外贸企业负责人的话一语道破天机: “定得太高,他们 (东南亚客商)连看都不看一眼”, “定得太低了,一来我们没有利润,二来容易被反倾销。”这意味,外国客商甚至可想方设法绕过贸易商和生产商直接到代工厂拿货,中国企业如果为保住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就很可能被贴上“倾销”的 “标签”。 《易经》有云,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有生就会有死,有繁荣就会有萧条,这是天道循环的根本法则。实践也证明,在危机的时刻,贸易保护主义都会抬头。中国和各国的双边贸易摩擦,必然跟世界经济很有关系。如,就业、经济复苏,以及相关的政治问题等。在某种程度上,经济贸易摩擦甚至是战略性的常态安排,而非战术性的暂时安排。这一点,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 “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在2010年进入一个不愉快的时期”的论断中可 “窥一斑而见全豹”——“在美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没有人能知道大萧条的尽头会在何处,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谁也不能消停。”这意味着,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在短期内非但不会停息,反而会更严重。 当然,在经济复苏的 “拐点”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应对经济危机,既要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要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摩擦中“成长”。同时,别的国家是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没有决定权!既然贸易保护主义 “危机”不可避免,我们只能沉着应对,只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去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与交流,妥善探寻一个多赢的局面。尤其应通过政治交涉、谈判磋商、法律抗辩和游说等方式,依法、客观、公正、合理地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中国的产业安全;作为企业,也要面对现实,积极地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和投资结构以及地区发展结构进行内部调整,改变失衡状态,以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外围的矛盾和压力。 (刘英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