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第四届世界工商协会论坛在京召开
稿件来源:本报讯
第四届世界工商协会论坛10月29日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 “互信合作,互利共赢”,旨在为世界各国工商协会建立一个对话和协商的平台。 论坛上,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发来贺信;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顾秀莲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发表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联合国工发组织东北亚区总代表柯文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事务首席代表刘萌、欧盟中国商会主席库奇诺、俄罗斯工商会代表别罗焦罗夫、巴西中国工商总会会长唐凯千、香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蔡冠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主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拓合作领域 建持久对话机制 顾秀莲在致辞中提到,自2004年以来,世界工商协会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日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论坛,为扩大各国工商界的交流磋商和互利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本届论坛以“互信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充分显示出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工商协会组织进一步弘扬共赢精神,超越分歧、变革求新、精诚合作,寻找经济发展新机遇的勇气和决心,非常之难能可贵。 顾秀莲强调,工商协会组织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带,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推进区域性和世界性经贸合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工商协会组织也在不断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增强自身服务功能,努力推动国际经贸交流和世界工商界合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各国工商协会组织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和领域,建立工商协会组织持久对话机制。为此,特提三点建议:拓展合作领域,培育经济贸易新增长点;扩大合作范围,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共同应对挑战,加强全球治理合作。 克服四大挑战 转型须放首位 李毅中在做题为 “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的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头。中国工业30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成就巨大;目前工业增速放缓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正确选择;提质增效是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针。 李毅中表示,转型升级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工业企业需克服四大挑战:廉价要素供给的保障程度下降,将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技术引进难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约束明显增强;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双重挤压。合理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区域结构、产业关联、政策导向、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可为工业健康发展带来新机遇。 李毅中认为,各国工商界要发挥作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世界经济的复苏来源于各国经济的共同增长,也来源于产业和企业层面的良好发展。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在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下,促进和加强多边双边产业合作和经贸往来。避免和防范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摩擦。各国工商界是推进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主力军,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携手应对挑战,合作谋求发展,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六方面着力 推动工业升级 朱宏任表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世界各国工商企业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工信部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实现中国工业升级版。一是着力推动严重过剩产能矛盾的化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三是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在巩固传统业态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五是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构建,集中突破高性能集成电路等核心关键技术,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六是着力推动企业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本届论坛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香港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19家全国性工业协会 (联合会)协办。来自国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首脑、专家和跨国公司总裁等共计300多位嘉宾参会。(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