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常做常新。当成千上万家、十万家乃至更多的企业积极投身于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之中,掀起两化融合推进热潮时,工业强国之梦就必然能够尽早成为现实。 (资料图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总结经验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在两化深度融合实践中能有所借鉴,也是为了 ‘抛砖引玉’,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实践总结和贡献更多更好的经验。我们相信:当成千上万家、十万家乃至更多的企业积极投身于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之中,掀起两化融合推进热潮时,工业强国之梦就必然能够尽早成为现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验收组专家刘继红表示。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在工信部10月15日在京召开的落实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若干重点任务工作会议上,刘继红归纳总结了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12条经验,藉以宣贯普及。
统一思想、深刻理解、凝聚共识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基本前提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工业转型发展、企业提升发展的新时期伟大事业,其内涵、意义、作用、推进方式等需要深刻认识。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把两化融合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两化融合观念,把两化融合作为支撑企业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统一思想,形成和扩大共识,才能使两化融合在更高的定位和起点上起步腾飞,才能强有力地推进两化融合不断取得实效。
战略定位、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行动纲领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是关系企业发展全局、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工程方法的科学规律。实践证明,企业只有把两化融合明确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核心,把两化融合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加以总体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做好两化融合工作和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行动纲领,才能正确地指导全企业各级单位有序、规范、有效、深入地开展两化融合工作,支撑企业长远的经营发展。
领导挂帅、统筹协调、责任落实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关键因素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战略、业务、机制、模式、人才、资金、利益等方方面面,需要有效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很多,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复杂。实践证明,只有企业各级领导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于信息化建设与推进中,坚定信念,高度重视,身先士卒,积极实践,统筹协调,果断决策,才能够使得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排除各种因变革而带来的困难和阻力,顺利推进,取得成效。
文化建设、环境营造、全员参与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根本保证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主体不是软件和工具,而是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不仅是信息化建设,更是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把两化融合当作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塑造和提升,通过广泛宣传、培训和实践,强化全员两化融合意识和观念,消除两化融合杂音,营造企业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和习惯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完成各自业务职责的环境,才能使得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具备雄厚的群众基础,确保两化融合工作深入持久全面推进。
业务驱动、全面覆盖、注重实效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核心宗旨 企业业务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具体环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关键是信息化与企业主营业务的深度融合与有效支撑。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业务主导,认真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优化、再造,坚持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改进同步关联,才能准确地找到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将企业主营业务纳入信息化掌控之中,实现重点突破,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打造信息化支撑系统和平台,在企业得到应用,取得切实效益和成果。
人才培养、文武兼备、复合成长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坚实支撑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业务与信息化融合的复合性、持久性、发展性决定了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实施、开发、服务队伍。实践证明,将人才培养,特别是将打造一支专业的、稳定的、高素质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掌握业务技能的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与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掌握两化融合核心技术,为企业自身两化融合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而且也能够服务社会,创造更大社会效益。
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新发展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动力源泉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常做常新。实践证明,对信息技术发展保持敏感洞察,也善于与时俱进,采用新信息技术锐意探索、变革与创新信息化应用手段与模式的企业,往往能够站在两化融合工作的潮头浪尖,牢牢把握住两化深度融合的新契机,在为企业拓展崭新的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为两化融合工作深入发展树立起引领标杆。
行业指导、标杆引领、快速复制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有效途径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不仅要做深,而且也要扩展做大。虽然工业企业门类众多,行业和企业特点和基础条件不尽相同,但是,推广两化融合工作还是存在有效途径的。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行业性大集团企业只要从全局出发,下力气做好经验模式总结和推广指导,使成功企业再上一层楼,使两化融合工作基础薄弱的企业精准借鉴,少走弯路,快速复制成功经验,全行业、全集团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就能整体提升,规模效应更加凸显。
强化管理、完善制度、考评创优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保障机制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覆盖面广、变革力度大、工作任务紧、人员资金投入多。实践证明,只有从专职领导、专业管理、责任到位等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体制,强化统一管理职能和工作执行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并加以落实,通过制定具体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强化绩效考核,调动业务部门员工和两化融合队伍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信息化决策的执行能力和组织实施水平,保障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取得成效。
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重要模式 企业是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不仅仅是企业个体性的工作,通常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社会分工不同,不同的社会组织拥有不同的优势。实践证明,在坚持企业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需求主体、践行主体和效益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动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社会智慧,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重要推进模式。
项目带动、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现实选择 工业企业围绕国家目标或市场需求,通常承担或组织与产品或企业建设相关的各类重大项目。实践证明,有效利用项目的立项、执行、实施、总结机制和发挥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的作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分步建设企业业务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做到建设与应用并重,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现实选择。
数据为本、信息集成、贯通共享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牢固基础 贯穿工业企业所有业务的是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而物质、能量、价值乃至人员等最终都转化为数据和信息,纳入信息化管理。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打通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挖掘出数据的新的商业价值,就能实现对生产和管理流程中各要素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战略决策等领域的潜力和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本报记者 任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