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培育工程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稿件来源:本报讯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主办的2013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工作会议日前在江苏镇江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工信系统培育工程实施一年来的进展和成效,深入交流地方和企业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全面谋划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阶段性成效凸显 实施培育工程是工信部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战略部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抓手。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指出,培育工程实施一年来,总体上开局良好、推进有序,在部省联动、建章立制、强化培训、试点示范、交流宣传等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广泛关注和较好评价。 例如,北京市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能力培育;江苏省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建设;上海市探索建立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国际争端应对机制;湖南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宁夏自治区加强清真食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地方经过积极探索,培育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作为今年培育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的编制工作近日已基本完成,经过多次讨论逐步修改完善。 《指南》规定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管理的主要流程和功能模块,体现了运用导向、协调一致、分类指导、管评结合等原则,将成为行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规范。 在强化实务培训方面,工信部今年已在6个省市开展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务培训”8场次以上,参训人员超过1000人次,受到广大企业欢迎。在加大舆论宣传方面,工信部依托工信部网站、《中国电子报》、 《中国工业报》等渠道,以专题报道与系列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基于当前培育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闻库表示,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创新密集、知识产权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正在加紧运用知识产权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发达国家正在新兴产业科技领域积极超前规划知识产权布局,不断扩大其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增强保护力度,拓展保护手段,创新保护形式,国际知识产权摩擦和纠纷频发。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举动给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今后我国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工信系统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能否“后来居上”,发挥后发优势,突破技术瓶颈,核心在创新驱动,关键在知识产权运用。 针对当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基础较为薄弱、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闻库认为,工信系统的当务之急是要牢牢抓住工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战略、产业政策和重大专项等资源,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推动知识产权从数量增长转向价值提升,把工业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活力更好地释放出来并持续增强。 深入实施培育工程 工信部将2014年确定为培育工程的重点深化之年。闻库表示,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要求,实施培育工程下一步要做好三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深化认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培育工程深入实施。要把培育工作与工信系统开展的科技创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政策、资金、金融、税收等手段,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使培育工作在支撑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真正发挥切实功效。下一步工信部将结合各地培育工作的措施、手段和效果与省市一起研究制定培育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底将对省市培育工程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工作开展好的省市予以表彰。 二是宣贯、实施 《指南》,做好先进典型示范推广。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即将发布,下一步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推进 《指南》宣贯与实施,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工信部将制定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使企业能够对照指标自我检查,自觉改进。2014年省市将从试点企业中遴选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在此基础上,2015年,工信部将组织开展工信系统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评选活动,更好地发挥示范企业、标杆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 三是继续加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培育工程已经形成了一定社会影响,深化实施中,还要加快完善培育工程信息报送机制,各地在开展培育工作的过程中有好的做法,有效的经验,以及企业在运用知识产权方面有成功的案例要及时报送,科技司将在汇总提炼的基础上,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推广,适时召开培育工程经验交流会,促进工信系统知识产权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会议审议了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 (送审稿),认为编制工作基础扎实,过程严谨,重点突出,形式规范,建议通过并及时发布实施。会上,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等省市和企业代表交流了培育工程工作经验。来自各省市工信主管部门、相关支撑机构、企业代表约100人参加了会议。(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