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格局逐渐清晰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将更加聚焦
稿件来源:本报讯
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 《201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季度形势分析与四季度走势判断》预计,在宏观经济运行向好趋势已经显现,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预四季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重点领域产业化应用和国内市场开拓步伐有望加快,空间发展格局将逐渐清晰。 市场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在各方面的大力推动下,三季度以来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在节能环保领域,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得到广泛推广;等等。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标准的4G移动通信技术在15个城市扩大规模的试验进展顺利;IPv6小规模商用试点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前将陆续对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开放;深圳推出全国首个4G即摄即传行业应用,标志着已可通过4G技术实现无线高清直播。截至2013年6月底,互联网普及率达44.1%,3G上网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比重突破30%,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在高端装备领域,国产高效智能压铸装备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国铸造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我国压铸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首台套大型废金属智能化破碎分选生产线开始应用,填补了我国废钢、废机电、报废汽车智能化破碎分选设备的空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兴旺号上下船体成功合拢。 产能过剩仍未根本改观 近年来,各地盲目跟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布局较为雷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模式,使得光伏、LED、风电装备、碳纤维、工程机械等行业投资行为日趋不理性化,并逐渐演变成投资的全面过热,最终导致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持续性的全行业亏损。进入第三季度,这种现象仍未有根本改观。 除此以外,部分领域产业生态环境还有待完善。三季度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产业生态环境有待完善。 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职能亟需转变。目前,不少地方发展新兴产业,仍然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拉投资,热衷于拿土地、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吸引投资,甚至过多地干预了企业微观活动。 政策效应将逐步释放 展望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趋于向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专项工程和试点示范等政策效应将逐步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将逐渐清晰。 一方面,国家层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筹布局和规划引导初见成效,各省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日渐清晰。随着对新兴产业成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各地对待新兴产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发展重点将更加聚焦。 另一方面,重点领域的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和长三角为核心、以珠三角和东北地区为两翼的分布格局;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环渤海区域聚集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西北地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新兴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本报记者 任奕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