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确定今年工作目标 工业增加值增长13%
稿件来源:本报讯
安徽省经信委日前召开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工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安徽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牛弩韬在会上作工作报告。 牛弩韬在报告中提出,今年安徽经信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工信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 “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以激发企业活力为抓手,扎实开展 “深化改革年、转型升级年、作风提升年”活动,大力实施 “万千百十”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13年,安徽经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 “速度领先、效益提升、结构趋好、运行协调”的良好态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86亿元,增长13.7%,居全国第一,中部第一;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500亿元,增长13.7%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万亿元,增长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39亿元,增长17.4%;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11家,新增数居中部第一。全年工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将达到60.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牛弩韬在会上提出的2014年安徽经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量化为 “12345”:1个 “一位”,即增速保持中部第一,力争全国第一;2个 “万”,全省工业增加值冲刺1万亿元,工业投资超过1万亿元;3个 “千”,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00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家,新培训企业家2000名;4个 “百”,打造重点行业示范生产线100条,支持信息消费产品创新100项,认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0家;5个 “十”,培育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市 (县、区)10个、产业集群示范点30个,认定安徽质量奖企业50个、工业标准化示范企业5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 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牛弩韬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徽省经信委将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做好承接工信部下放职能的同时,制定新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和清单,最大限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推行网上审批,完善“一站式”审批。 改进财政专项资金分配。集中整合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十大高成长性产业、两化深度融合、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节能降耗等领域的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督查,确保专款专用,按时开工。 二是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扩大有效投入。坚持 “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把技术改造作为扩大投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大力实施强企、强基、强龙、强区 “四强工程”。增强企业发展和投资信心,力争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万亿元,其中持改投资5300亿元以上。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投向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设备、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绿色有机食品等高成长性产业;投向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领域,推进实施总投资480亿元的300余项基础能力提升技改项目;投向产品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 培育信息消费。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带动、示范引导,重点实施信息产品创新、云计算服务创新、电子商务普及、数字家庭应用、信息惠民等8项示范工程,支持智能语音电视、汽车语音导航、教育语音产品、智能终端 (穿戴)、工业软件、WiFi应用软件、移动金融等10类信息消费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 促进产销衔接。坚持开展安徽优质产品 “全国行、江淮行、网上行”活动,推动装备制造业、建材、纺织、家电、汽车、食品等产品抱团走进西部、走出国门;重点加强煤炭、钢铁、水泥等企业与省内行业、项目的产销对接,推动大宗产品直供销售;建设 “安徽名优特产品网站”,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产品销售云服务体系,搭建网上永不落幕的展销展示平台。 加强运行调节。坚持完善经济运行调度、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运行调控数据库,加强信息消费监测,定期发布工业经济运行评价报告,及时提出科学调控政策建议。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保障,抓好直供电试点,扎实开展煤矿、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打造智能矿山、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和政策法规的倒逼和激励机制,统筹抓好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节能减排、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工作,力促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化解过剩产能。严格禁止核准或备案五大严重过剩行业及其他产能利用严重不足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淘汰钢铁、水泥、造纸、煤炭、非煤矿山等行业落后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重点行业 “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加强节能减排。加强工业节能制度建设。建立全省工业能源利用监控系统,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工业锅炉系统、电机等重点工业产品能效提升行动。围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锅炉、高效电机、汽车尾气后处理等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推广,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先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打造智能产业。抓好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语音技术研发创新、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加快语音产业园建设,打造千亿元智能语音产业。组织实施智能装备示范工程,加快合芜马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建设,落实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优惠政策,促进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加快出台我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应用基地。建设铜陵铜基、马鞍山铁基、蚌埠滁州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壮大生命健康产业。围绕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保健营养品和高端智能健康诊疗健身设备,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立足我省不同地区自然资源,以有机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为方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四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把创新驱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推行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开展省级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探索建立行业技术中心。 加强工业设计和品牌标准建设。把工业设计作为源头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促进工业设计发展政策,举办 “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开展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建设,指导企业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加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搭建中小微企业软件应用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微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的应用,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交易成本。 五是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企业为本,树立问题导向,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持续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出台新一轮规范涉企收费意见,实施统一的企业收费清单管理模式,实现 “一站式”、 “一条龙”、 “一费制”服务。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等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 六是着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坚持两化融合、四化同步,注重试点示范,加强基础建设,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军民等深度融合。强化融合发展支撑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推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政府采购信息安全产品备案制度,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 七是切实加强经信系统能力建设。(本报记者 徐斌 安再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