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县域经济挺起“硬脊梁”
近年来,湖北宜昌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中,突出县域经济重要的基础地位,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各县市区争先恐后挺起了 “硬脊梁”,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是记者日前从宜昌采访时获悉的。 该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智斌告诉记者,兴市必须强县,强县才能富民。近年来,宜昌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编制宜昌城乡全域规划,积极构建中心城区和宜都、当阳、枝江、秭归、长阳 “一主五副”城镇结构,形成长江和香溪河、沮漳河、清江、渔洋河流域 “一带四廊”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宜都,奋力冲刺全国百强 东孚机械年产30万支高端液压油缸项目开工,土老憨生物科技园奠基……深秋时节,一个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户宜都,掀起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新高潮。 “标兵渐远,追兵渐近,不进则退。”2013年,宜都市委、市政府把提升精神区位作为冲刺百强的首要任务,凝神聚力,抢前争先。 宜都以长江为轴,以红花套、高坝洲、陆城、枝城等沿江城镇为载体,实施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城镇一体推进,打造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沿江城镇带和千亿经济走廊。预计到2016年,形成20平方公里的园区,入园规模工业企业突破240家,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枝城镇率先召开动员大会,冲刺全省五强乡镇;陆城街办再次刷新奋斗目标,向全省乡镇经济十强挺进;红花套镇不甘人后,千人誓师瞄准全省乡镇前20名……冲刺全国百强,成为激励40万宜都人民跨越发展的新坐标。 夷陵,三产互融城乡联动 去年 “十一”前夕,夷陵区投资7亿元的一级公路小鸦路通车,建成宜昌大外环。一条路,带动了包括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官庄城郊生态第一村、龙泉全省 “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鸦鹊岭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等15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该区坚持工业主导,推进三产互融、城乡联动、以产兴城。一产围绕增收抓加工,在园区和中心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精品柑橘、高效茶叶、生态林业 “三条百里走廊”,促进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相结合。二产围绕转型抓园区,推进六大园区平台建设,以园区建设拓展城镇骨架、完善城镇功能。三产围绕配套抓延伸,依托沿江、近城优势,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长江市场、中心城区、发展大道三大商圈。 目前,夷陵区已形成两个百亿园区、两个200亿元产业,有4个乡镇入围全省百强乡镇,樟村坪镇跻身全省十强,今年将有4个乡镇财政收入过亿元。 当阳, “争高工程”促进位 经济总量不大,要实现后发赶超目标,唯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这是当阳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秉持的理念。该市通过 “争高工程”和 “倍增计划”,以时间换空间,以速度换力度,以频率换效率,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行榜上,从18位、14位、12位到去年的第7位,当阳一路腾跃,不断奔向新高度,不断刷新 “当阳速度”。 “争高工程”提速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3年1~10月,这个市共签约项目54个,协议投资112亿元,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14个。稻花香、史丹利、汇源等一批大品牌、大项目落户当阳。华强化工热电联产、三峡新材节能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去年,共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431个,到位资金16.4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数和到位资金均居全省前列。 “倍增计划”发酵领军企业。华强化工跨入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行列,三峡新材稳居全国玻璃行业十强,当阳葛洲坝水泥、史丹利复合肥、奥利龙食品、新成石墨、宝加利陶瓷等一批企业正向50亿元企业迈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跃居宜昌市第一位。 枝江,转型发展正当时 2013年10月30日,枝江市 “激情跨越·锦绣枝江”招商项目推介会在宜昌城区举行,会上共签约项目24个,吸引投资400亿元。 融入大宜昌,构建大园区,开展大招商,培育大产业。枝江市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发展,谋划引进大批转型发展项目,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去年,该市引进了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到枝江投资兴业,为工业经济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推动三宁公司由煤化工、磷化工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转型升级,促进三宁公司加速向百亿企业迈进。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推动湖北化肥由生产产能严重过剩的化肥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帮助老国企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枝江酒业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维维食品产业园和投资10亿元的5万吨灌装中心、2万吨基酒项目,助推 “枝江”品牌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新名酒品牌。(本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陈 刚 樊 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