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补贴应避免跑冒滴漏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国新办1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解读了1月19日正式对外发布的2014年中央 “一号文”,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他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强调,国家对农机的补助政策应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跑冒滴漏。同时,要改变大马力农机装备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 陈锡文对农机装备的支撑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最近十年来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非常快、取得效益非常明显的一个时期。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去年在耕地、品种和收获三大环节上,中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达到了59%。很明显,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也使整个农业效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说明它非常受农民的欢迎。今后,如果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好,机械可以大量替代农村劳动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中国农机市场非常大,应该注意向两端发展。 陈锡文表示,从作业机械来讲,大功率、大马力的机械,国产装备供给不足,基本上依赖进口,所以要向 “大”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除了东北、华北这些大平原之外,还有很多小块土地是梯田,这些地方又需要发展小型的机动灵活的机械,这方面发展也不够。而且,农业的分工分业还在不断扩展,除了农田用机械之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比如养殖用机械、畜牧用机械等,市场非常大。 对此,陈锡文建议, “要推出适销对路的机械。另外,要使国家对农机的补助政策更加有针对性,避免跑冒滴漏,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的农机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市场能够更加完善,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今后,要推进大田作物,主要是以粮食为主,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其中,有几个薄弱环节今后要加强,一个是机插秧,这个环节非常薄弱,今后还要突出。另一个是棉花的机采棉这个环节很薄弱。此外,糖料收获目前也基本靠人工,劳动强度非常大。这些方面,都要继续加大农机装备的创新。 (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