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继续“走熊”今年大宗商品仍处下降周期
稿件来源:本报讯
生意社日前发布的 《2013年度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大宗商品的整体价格水准延续了2012年的走势,呈逐年回落态势,且回落幅度较2012年有所放大。 分析认为,2013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幅度放大,主要是因为市场的调整在加速以及产业链上游的调整向下传导的骨牌效应。预计2014年全球资源矿业市场总体上还将处于下降周期,大宗商品市场将继续 “走熊”。 价格跌多涨少 2013年,我国经济减速和需求放缓,大宗商品市场转入下跌周期。据生意社2013年大宗商品58榜数据显示,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市场商品跌多涨少,呈二八开。即77.59%下跌,22.41%上涨。二是板块表现差异化。其中,建材、能源板块表现较好,有色、橡胶板块跌幅尤甚。三是商品涨跌分明,幅度较大。其中,8个商品跌幅超过20%,21个商品跌幅超过10%,即近两成商品跌幅超过20%,近4成商品跌幅超过10%,仅有6个品种涨幅超过5%,3个品种涨幅超过10%,全年58种商品均涨跌幅为-7.29%。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首先是 “去泡沫化”。最为典型的就是橡胶、有色品种。天胶年跌27.92%,价格收至18000元以下;铜年跌8.44%,离跌破50000元关口仅一步之遥。此外,钢铁板块的平均跌幅也近10%,甚至连2012年表现相对强势的农副板块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准在向2008年之前的水准回归, “去泡沫化”是2013年的市场主旋律之一。 其次是 “最后的疯狂”。最为典型的是动力煤,在连续阴跌近两年后,动力煤在四季度上演疯狂反弹,从530元/吨涨至年末631元/吨。抛出合理反弹的因素,动力煤的泡沫再度滋生。原油的表现也出人意料,8%的年涨幅使其居涨幅榜的第五名,近百的价格也明显系高点。此外,PP、LLDPE等亦有疯狂表现。 再其次是 “结构性井喷”和 “结构性崩盘”。 “结构性井喷”的典型案例是天然气年涨幅15.87%、甲醇年涨幅23.55%。天然气、甲醇价格被长期低估,而其产品特性和原料、竞争优势2013年被得到了价值发现,因此出现井喷行情实属正常。 “结构性崩盘”的案例包括涤纶POY年跌幅10.83%、盐碱产业链原盐年跌幅19.30%。作为低附加值品种,行业景气、过剩产能使得产品竞争力日益减弱,崩盘行情在所难免。 面临政策风险 根据分析,2014年全球经济的反弹力度不足以带来明显的通胀局面,所以大宗商品整体走势依然保持平稳偏弱的态势,从节奏上可能还会延续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的季节性特点。 2013年12月21日,摩根士丹利矿业负责人透露,高盛、摩根士丹利已考虑退出大宗商品业务。而此前,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已经退出了能源、非贵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等业务。 美国2014年开始实施的退出量化宽松的行为,或使市场将货币政策重新常规化纳入价格调整之中,并带来商品市场的再定价风险,尤其是贵金属黄金持续走低是大概率事件。而原油、铜、钢材等能源化工和金属板块的供给过剩与需求萎缩并存的困境或将得到延续。2014年尤其是我国新一轮大力度经济结构调整的改革元年,经济减速和需求放缓是过渡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需求无法给力势必影响到商品市场的表现。 2014年相对看好美元走势。从2013年5月份伯南克发表退出QE的言论后,全球资金就在回流美国,这种趋势还远未结束。2014年伴随着美国经济回暖和宽松政策的退出,届时无论欧元区、日本都不会停止宽松政策,在此背景下美元将重新获得向上的动能,大宗商品由此或承压不断。 2014年,大宗商品走势依然会分化明显,各品种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完全取决于各自品种的供需情况,金融属性强的品种可能会受到政策收紧的打压。而我国需求萎缩对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尤其是在金属等工业品。 有分析指出,全球供求关系和大资金流动方向决定了大多数矿产品价格还难以回升。2014年,对于金属期货来说,既面临政策风险,也面临供应过剩危机。铜、铅、锌、镍等基础金属因库存偏高,价格被抑制的态势难以改变。铜的过剩最为突出,预计到2017年以后供给的增速才会放缓。同样基于供给充裕、需求略有下降的原因,2014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也难以有好的表现。 今年涨跌幅度不大 2013年12月10日,美国通过了 “沃尔克规则”最终版本,禁止银行机构从事大多数自营交易;限制银行机构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要求银行机构设立内部合规计划,并向监管机构提交相关计划和报告重大交易活动情况。 据悉, “沃尔克规则”将于2014年4月1日生效。有分析认为,“沃尔克规则”在短期内对商品价格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三五年之后作用将会显现。但目前大宗商品普遍供过于求这一状况短期难以改变。 刘心田认为,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将 “简”而不 “淡”。其中 “简”指的是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或仍复制2012、2013年的走势格局,即在一季度整理后二季度深度回调,三季度走好后四季度企稳,市场整体价格水准继续下调。 而不 “淡”则说明2014年市场至少有三大看点。一是油、气、煤的“三国杀”,天然气的走好是铁板钉钉。但原油、动力煤均存较大变数,即油价回调还是煤价反弹,不仅取决于市场供需,还与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等息息相关。 二是2014年能否完成 “去泡沫化”,大宗商品市场能否在2014年结束3年的下行周期。从现在情况来看,如果2014年的市场表现情况与2013年接近,2015年大宗商品市场进入新周期的可能性较大。 三是市场的深层次改革与商品价格的再定位能否顺利完成。我国经济的深层次改革势必影响到大宗商品的价格再定位。一些 “暴利”品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有利品种可能“粉墨登场”。 对于大宗商品板块表现,刘心田预期建材和天然气板块依然会是亮点,而化工可能成为 “黑马”。油、煤同步回调的可能性不小,橡胶的企稳反弹可期,有色、钢铁短期仍难走出困境。据统计,2011年商品均涨跌幅为-4.79%,2012年为-2.39%,2013年为-3.91%,预计2014年为-3%,大宗商品整体涨跌幅度变化不大。(本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