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存缺口 今年煤炭市场供需仍宽松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消费量36.1亿吨左右,库存仍处于高位,市场煤价经历持续下降后在10月份小幅回调,预计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企业经营困难增加。 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召开的201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通报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预计,2014年煤炭产量38亿吨左右,增速为2.7%左右。全年煤炭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态势,结构性过剩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从中长期看,到2020年,全国煤矿可利用产能40亿吨,产能缺口8亿吨左右。姜智敏表示,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煤炭协会提出了行业中长期发展 “一个深化、五个推进、六个转变”的战略思路。 结构性过剩态势凸显 从2013年全国煤炭市场总体发展特征看,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凸显,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多数老矿区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对于行业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姜智敏认为是多因素耦合的结果。其中,既有宏观经济调整、国内煤炭需求增幅回落的影响,也有近年来大规模投资、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还有市场预期的因素;既有世界经济低迷、全球煤炭产能过剩、煤炭进口持续增长的冲击,也有我国能源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断提升的影响,更有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低的问题;既有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煤炭转化、转运、输送能力大幅提升的原因,也有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影响,更有体制机制不完善掣肘。 从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看,在需求方面,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显,预计2014年仍将保持7%左右的增速。考虑国家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要煤炭消费地区需求将受到抑制,但替代能源技术成熟度和经济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国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在供给方面,预计2014年全国煤炭供应能力40亿吨左右。一方面,虽然受到环保节能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但前期形成的巨大产能释放压力依然较大,煤炭产量仍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将采取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等限制劣质煤进口和使用的措施,但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进口煤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外加汇率变化作用,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初步预计全年净进口将在3亿吨左右。 基于上述分析,煤炭协会预计,2014年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不排除个别煤种、部分时段会出现供应稳中趋紧的情况。其中,上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全社会库存仍将维持高位,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 产能缺口8亿吨 “到2020年,全国煤矿可利用产能40亿吨,产能缺口8亿吨左右。”姜智敏说,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长期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 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在可以预计的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世界的重要能源。由于煤炭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等突出特点,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无可替代的重要能源。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将达到15%左右。即使如此,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仍然较弱。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了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建设项目。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战略已经启动, “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仍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今后若干年,我国经济增速按7%左右测算,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1.0下降到0.5左右,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煤炭消费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到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在48亿吨左右,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占60%左右。从全国煤炭产需平衡预测分析,截至2012年底全国煤矿在建规模11亿吨,考虑今后七年间淘汰落后产能3.5亿吨 (2015年前关闭小煤矿2000处)和衰老矿井报废6亿~7亿吨,累计退出产能9.5亿~10.5亿吨。到2020年,全国煤矿可利用产能40亿吨,产能缺口8亿吨左右。 鉴于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着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短期煤炭产能建设超前与长远不足等矛盾和问题,煤炭行业、企业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对此,煤炭协会提出了 “一个深化、五个推进、六个转变”的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思路。 一个深化是指全面深化煤炭行业改革,破除行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行业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个推进包括: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 六个转变包括:实现从不完全市场向完全市场化转变,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实现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煤炭产品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大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项目建设,有效替代油气资源;实现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坚持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延伸煤炭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以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 (相关报道详见今日A2版)(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