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还是雾里看花 分布式发电阴晴难定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以来,在补贴、上网、融资优惠等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似乎坐上了开往春天的地铁,从业界,到媒体,无一不在为此欢欣鼓舞。 根据能源局的规划,我国将在2014年新建总量达12吉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而其中8吉瓦都属于分布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式光伏都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其占光伏累计总装机容量的68.9%,在美国、德国分别超过83%、85%,而日本更高达90%以上。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在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被谈论得热热闹闹,但相关企业却顾虑重重,投资者也是犹豫不决,颇有雷声大雨点小之感觉,观望气氛浓厚,真正落成的项目不多。对此,记者采访了在纽交所上市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全球品牌总监钱晶。 作为2013年占据国内最多市场份额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曾成功交付、实现并网了多个分布式发电项目,并曾成立了专门的分布式电站推广、销售和工程技术团队等。 在钱晶看来,如果还没有一个合适的盈利模式,那么分布式发电恐怕仍难有实质进展。 Q:自2013年以来,分布式光伏发电逐渐升温,但总体感觉却是观望气氛浓厚,真正落成的项目不多。各项《意见》、 《方案》、 《修订案》等政策相继出台了,分布式的补贴和管理细则也日渐清晰,为什么说仍未形成可操作的商业模式? A:其实很多人都会在心里问:为什么政府支持了,电网也表态了,可企业却顾虑重重,投资者也犹豫不决?关键是,在一片热闹中,大家并没能看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 投资人需要经济效益,需要清楚地看到一个可计算、可预估的投资回报率,才会愿意参与进来。如果终端用户消纳的不确定性,电站完工后产权的风险性,以及终端用户消纳的持续能力这三个问题没有得到清晰地解决,那么分布式发电恐怕仍难有实质进展。 Q:具体解释一下。 A:1.终端用户消纳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投资收益。很多投资者愿意投地面电站,而对分布式却只敢远观,因为前者规则很简单,根据当地的日照等关键指标数据就能大致计算出发电量,再结合电价补贴,就可计算出收益和回报率,且中间没有太多需要对口的窗口,没有太多的假设和不确定因素。而分布式发电中,有多少电是用户自发自用的,多少电是并给电网的并不确定,无法计算出稳定的收益率。 2.电站完工后产权存在风险。其一是屋顶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可能不属于一家,再者,如果未来25年内,业主需要拆掉建筑物另作它用或转让他人怎么办?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造成未来项目产权的风险。 3.终端用户是否具有持续消纳的能力。终端用户是否会发生停工歇业,转产或厂房转让,下一个用户是否能维持同样的用电水平等,这都会影响项目未来的盈利。 Q:有分析认为,分布式光伏的崛起对中国光伏市场来说不仅仅是装机方式的改变,还是整个商业模式的革命,电站融资渠道、建设模式、运维方式、电站交易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您认为创新的商业模式该是怎样的? A: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这是个集体行为,单靠企业的一己之力是做不了的。比如针对问题二,如何获得稳定的屋顶资源。如果业主过多、各方利益不一致,只能让政策空转。在前期,应由园区政府统一屋顶资源,如果土地属于国家,那屋顶资源只是这部分面积的上移,也是属于国家的。政府应统一使用光伏发电发展地方经济和保护地方生态。面对未来,没人可以置之度外,没有时间再协调各方利益,讨好各方意愿了。而屋顶资源统一了,电站业主只要面对园区政府,那么电价也就可以统一了,免去跟动辄数百家屋顶用户一个一个谈的繁琐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结合微网和储能,实现园区的各个屋顶分布式发电,统一并网,再根据各家用电需求实现配送,就类似发挥一个水库的调节功能,这样就能让光伏屋顶发的电能最大化、最有效率地在园区消纳利用,而这还解决了消纳问题。 Q:发展光伏特别是分布式发电,国网应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扮演怎样的角色? A:目前机制下,这是超越单个发电企业的更高级别的博弈。作为一个有着绝对垄断优势,坐拥各方资源,掐着国民生计输配电重大命脉的央企,又是否该承担起你相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大意义上,国网不仅仅是个企业,而改变发电方式和能源结构,怎么就变成仅仅是民间企业的使命和任务了呢?享受着权利,是否也该承担责任呢?是否能主动积极吸纳光伏电力,加快智能电网发展,加快电网改造,那不是服务,那是责任。 其实责任不仅仅是做一件事情,而是你知道这件事很艰难,但还是要去做,这才是真正的责任。 Q:发展分布式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有说法认为目前除了国开行明确支持分布式发展外,其它银行仍然顾虑重重,请问是这样吗? A:筑巢引鸟。如果上述问题解决了,可操作的商业模式和相关机构的互信建立了,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投行,自然都会主动参与进来。他们的疑虑重重就是一个明显的信息——“规则还没梳理清楚,不能开始”。细枝末节的修改对分布式没有实质性的推动,我们不能绕开真正的障碍,而是不断清扫路边的沙砾,这是没有用的。有人用艰难、缓慢、坚定来形容分布式在中国的发展,这也是无可奈何的自嘲。 Q:根据去年10月底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的函》,我国将在2014年新建总量达12吉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8吉瓦都属于分布式,这也意味着,未来分布式才是光伏发电的重心。如按照您刚才所说,要加大并网部分的补贴让商业模式真正形成,会遇到财政缺口问题吗? A:新能源是全民的事,是全民需要买单并共同承担责任的,所以德国的做法是所有形式,无论是火力、光伏,还是风力等发的电都收上来,然后根据不同成本加权平均,得到一个电价。 中国的电价只是将新能源电价附加作为很小一部分,是象征意义的,如果适度调高这部分附加,进一步拉大工业峰谷电价的差和时段电价差,那么这个缺口就不是问题。为什么我们已经可以预见2030年、2050年的电价,而不现在就使用呢?如果这样,缺口就不是问题,屋顶用户也不用宣传,自己就会更积极地使用自发的光伏电力。(本报记者 李 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