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不是雾里看花
稿件来源:本报讯
《私人订制》火了,与 《私人订制》有关的讨论,也火了。相似的内容,其实已经在冯小刚16年前拍摄的 《甲方乙方》中有所体现,正因为此,冯小刚也承认:“我是向经典致敬,它们都是一个爸爸搞出来的。” 为何在16年前人们看后莞尔一笑,而如今却能够在不同行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套用冯小刚的话,16年来,中国社会、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了很大变化, 《私人订制》就是反映这些梦想、个人愿望变化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够在汽车上也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愿望和意志。不过,从现实来讲,汽车消费领域的私人订制,尺度有限,与人们想像之间确实是有很大差距。 首先是汽车法规不允许。出于安全考虑,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的安全技术条件,而目前现有车型在经过层层把关和检测后,依然会出现有质量问题的车型上市销售的情况,因此,在零部件的销售没有经过正规管理的情况下,私人订制允许的范围还是比较小的。即使是在改装车领域,也会有很多限制。 其次,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对于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而私人订制恰恰与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是背道而驰的。私人订制的产品越多,会越影响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影响产品成本,降低其他的批量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私人订制归根结底,是属于富人的游戏。 再次,私人订制对整车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实现个性化订单产销模式要求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物流、生产线、销售模式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调整,每个环节本身都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国内最初出现定制车型时,就有人预测定制汽车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如今已经近10年过去了,定制汽车虽有发展,但依然规模有限。这也说明了定制汽车的局限。 有这些限制因素,并不是说定制汽车没有未来。 在多年前,谁会想到消费者能够自己选择车内的配置?现在,在全新的 “个性化”购车消费需求环境下,车商们一方面在设计和性能上注入自己的品牌DNA,例如多种车型功能整合、一车多能等,另一方面,积极迎合消费者的个人爱好,马不停蹄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标签,推出私人订制车型。在一些厂家的定制系统里,输入年龄、性别,电脑就会根据你所输入的该年龄段以及性别列出人们常选择的汽车外形、颜色、内饰等信息供消费者组合,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选择汽车配置、装饰件、改装件等。 虽然这种私人订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一些内饰、外观等 “无伤大雅”的地方,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以及创新理念在社会上的流行。正是因为有这些个性的、新奇的想法,汽车市场才能够变得多姿多彩,而且里面的某些创意,说不准就会在未来成为时尚。比如有了横着走的汽车,就可以不用为停车入位烦恼了。就连国家的汽车法规现在也允许有限度地对汽车进行改装,由原来的先申请再改装,变为先改装再备案。 私人订制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更多应该是思路的变化。如果我们仅仅将思维禁锢在此,那就太狭隘了。汽车生产、销售、服务,都应该学习私人订制的精神,为消费者服务。 (周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