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福建泉州擦亮民营经济强市品牌
稿件来源:本报讯
马年新春,春潮涌动。2月8日,农历正月初九,是闽南传统的 “天公生”节日。在这一喜庆的日子,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了以 “二次创业·拓展民综改革”为主题的第七次千人企业家大会。今年的主题是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乐园再添动力。 据泉州市市长郑新聪介绍,2013年,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18亿元,连续15年保持福建省第一;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9.94亿元,增速创四年来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30元,增长9.8%。但当前泉州也面临着工业提速增效难度大、投资需求后劲不足、消费需求仍未有效恢复等发展难题。 因而会议就新的形势下,泉州如何发挥地处福建东部的引领作用,当好改革排头兵、试验田,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新的一年,泉州市仍将聚焦创新驱动,擦亮民营经济强市品牌。 聚焦创新 抢抓改革机遇 福建省副省长郑晓松出席大会,并指出 “天公生”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原是各路神仙齐聚给玉皇大帝庆生,而泉州召开此次大会也有另一层相似含义:千名企业家从各地赶来,共商改革发展大计,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打造泉州经济 “升级版”。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当前泉州的发展正步入新时期,挑战与机遇前所未有。首先表现在传统产业转型忧患前所未有。去年泉州鞋服行业出现了个位数增长,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其次,大数据冲击前所未有。受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泉州制造的品牌竞争力正面临提升、再造。再其次,改革机遇前所未有。十八届三中全会传来的利好消息,对聚集 “金改区”、 “民综改革”、 “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来说将积累更多的改革动能,把 “好牌”打成 “好局”。 黄少萍还用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和开放决定着泉州的未来”来勉励广大企业家和公职人员要抢抓改革机遇,实现泉州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就泉州新一轮跨越和发展,郑晓松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希望泉州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二是希望泉州能够在 “两条丝路”建设中走前头,三是希望泉州加快由商贸大市向商贸强市转变,四是希望泉州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品牌”,五是希望泉州的本土跨国企业越来越多。 先人一步 推出 “1+7”政策金匙 “全面深化改革跟在别人后面跑没有出路,要先人一步。”黄少萍指出,泉州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坚持政企合作、坚持改革创新。新时期,泉州要发挥福建 “东部”的引领作用,仍须坚持政企合力、改革创新。政府只有更 “给力”,企业才能出 “大力”。 为此,新春伊始,千企大会上发布了泉州市委、市政府以 《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核心,辅以 《关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若干意见》、 《关于促进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等相关具体举措,构成了 “1+7”政策金匙。内容涉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等30多项内容,为民企献上丰厚的政策 “红包”,也向社会传递泉州持续营造制度环境、释放改革红利的决心。 作为一份综合性政策文件, 《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出发,以泉州的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据,为泉州的民企量身定制了28条措施,在五方面大胆突破,力求让更多民企获得改革红利和政策实惠。 一是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政策提出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原来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增强市场活力。二是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在金融、军工、公共服务、服务业新兴业态、健康产业、海洋产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支持企业文化、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进一步创新金融、土地、科技等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提高资源要素配套效率。如整合1亿元启动资金,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推动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五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如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和发布制度、推行“一表式”网上审批等,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创业型城市 记者从会上获悉,泉州将积极争取 “民综改革”获批国家发改委试点,率先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 “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军石化产业、海洋经济、新兴服务业态、公共服务、健康产业等,真正把泉州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会议还提出,泉州要大力激发市场活力,打造创业型城市。在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方面,泉州将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职能的 “当头炮”,用准入门槛 “减法”,换市场活力 “加法”,全市全面推行先照后证等一揽子措施,努力为大中小企业提供更有力的要素保障。 当前泉州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从2014~2018年,泉州市政府每年将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2013年泉州拥有淘宝网店10万余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比增60%。接下来,泉州将在电子商务产业配套、服务环境等短板上发力,争取拿到福建省首张互联网支付牌照。 近年来,工业设计作为提升产品创新性、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工业企业的重视。而目前泉州市工业设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新出台的扶持政策结合该市工业设计发展现状,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资金从每年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资金的去向具体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具体说明。此外,新政策更侧重于新尝试,比如人才创业信贷扶持、成果转化方面、支持专家辅导、鼓励服务外包、引进大机构等方面,都有新的措施鼓励企业大胆摸索,推动泉州工业设计步上新台阶。(本报记者 张跃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