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缝机行业升级版已现雏形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对缝机业来讲,行业经济企稳,企业心态平稳,但这一年留在行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仍然是激流勇进的篇章。摒弃崇尚规模,追求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型渐入佳境的行业,正在拓展自己新的发展路径,对未来行业的走势,有着深远的意义。 创新驱动 自动化、智能化,无疑是缝机行业2013年的热词。作为当代装备制造业技术的制高点,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全行业创新驱动的发力点。CISMA2013优秀新产品评选,汇聚了全行业产品创新的主要成果,其中,那些曾经被视作缝制技术金字塔顶尖的自动缝制单元也已频频亮相。透析53项获奖产品,还可以进一步看到更深层次的特点,即原始创新正在取代仿制创新,自主发展正在取代跟随式发展,缝机正在从 “中国制造”向 “中国智造”挺进。标准股份先后摘取 “Texpro-cess2013技术创新大奖”和 “CISMA2013”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就是厚积薄发的收获。杰克股份 “全球首创无气泵包缝机”的广告用语背后,也是一种以实力为支撑的自信。 与此同时,2013年缝机行业 “专利热”的持续升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热情的高涨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据中捷股份介绍,其专利产品的年销售额已占全部销售额的90%以上。握有40多项热门专利的富山公司,发出了“从仿制到被仿制”的感叹,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些都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跨国发展 2013年,上工申贝集团对德国百福公司的并购,是中国缝企面对无可回避的全球化的又一次选择。从10年前的“烫山芋”到如今的 “香饽饽”,凭借入主杜克普8年,已初战告捷的底蕴,梅开二度的上工申贝,为行业提供了又一个虽不可简单复制,但却有示范效应的 “蛇吞象”的经典案例。在2013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上工申贝旗下的“Durkopp”、 “PFAFF”、 “Beisler”、 “KSL”和 “Bufferfly”、“Shanggong”、 “Flyingman”等中外品牌同台亮相,已尽显其国际范儿。 无独有偶,2013年标准股份也在跨国经营中孵化和催生了具有中德血统的新品牌 “VETRON”并在展会前夕正式发布亮相,为企业进击高端市场作了重要的铺垫。杰克股份运作多年的拓卡奔马,2013年在华庆生,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年华诞,其业绩表明,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品牌,在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交汇中,正在找到自己的“黄金平衡点”。 对接下游 去年年末,中捷股份与中国服装协会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由中捷独家冠名赞助第10~15届 “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时隔四年,此次双方联姻,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中捷渴望借助中国服装行业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平台,努力实现上下游企业多方联动和无缝对接的举措,对缝机和服装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融合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对装备制造业而言,发展的动力源自下游需求,创新的依据是装备的用户。荣辱与共的关系,决定了缝机业应该而且必须在服装产业的发展中,寻求和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如同中国服装自主品牌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和地位,中国缝机自主品牌也需要得到下游产业更广泛的认同和接纳。这种强烈的品牌意识,正是行业转型升级中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的。 缝机对接下游,与服装业融合发展,还表现在服装业对装备重要性认知的不断提升。2013年,有2条 “跨行业”的简讯耐人寻味: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胡文海博士当选 “2013中国服装年度人物”;上海和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荣获 “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这种 “跨行”,不就是融合的结果吗。 扬长避短 2013年,稍稍发力的家用机市场让人们充满了新的期待,直接受益者无疑是飞跃和上工申贝两家在业内具有特殊地位的企业。始作俑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使飞跃对同质化有着切肤之痛。于是,在大刀阔斧般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中,把缝纫机视为命根子的飞跃,毅然决然地退出了不适宜自身发展的某些领域,专注起点较高,已具备一定优势的家用机的研发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近飞跃集团召开的家用机专题工作会议传出信息:国内外市场销量突破100万台已指日可待。 同样,掌控 “蝴蝶牌”家用机这个有上百年历史老品牌的上工申贝,在其国内工业机业务调整改组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打出家用机这手好牌,也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感受2013年家用机市场刮起的阵阵暖意,业内外对其前景逐渐看好。离开炮火连天的工业机市场,家用机或许会真是一方相对洁净的绿洲。 此外,从整个行业看,专注做自己擅长做的产品,努力形成 “小而强”和 “专而精”的特色,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践行。 回顾2013年,透过低调、平静的表象,行业发生的变化全面而深刻。在静水流深中的转型中,缝机行业经济的升级版已现雏形。 (唐逸治)
|